■ Michael Anderson and Timothy Johanson 作 ■ 曉愛 譯
馬丁路德曾經寫道:「言語越少,禱告越好。」。媽媽和爸爸的工作就像這樣的禱告。言語越少,教養越好。
是的,良好的教養當然涉及到大量的交談。我們要和孩子們談論他們的一天,他們的夢想,他們的朋友和他們所關心的。但是育兒範圍也包含了訓練、管教和矯正,少說話確實更好。
你可能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如果你發現你在訓練或是管教中總是重複某一點,那麼很明顯你所說的是不奏效的—否則你不需要一直說。雖然很多孩子可能喜歡這種關注,但他們會漸漸變得疲於父母這樣喋喋不休的嘮叨。通常,他們只想讓這樣的噪音停止。
我們同意這個觀點。訓斥是行不通的。相反地,通過孩子自己所作選擇產生的後果來教導孩子會更有效。一個很好的理由是:那些威脅或警告的言語可能會造成羞辱和挫敗感,而一個明顯的後果卻會帶來改變。
孩子們如何真正地學習
在20世紀80年代,我們的文化經歷了一場“養育運動”,在這場運動中,父母們被好心的專家教導說,要一直和他們的孩子講話。今天,很多有愛心的父母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作為他們承諾隨時都在孩子身邊的一部分。他們想要向孩子們傳遞說:“我在這裡,我在看著,我愛你”。
對於大部份育兒方面,這算是正常和健康的,但當涉及糾正和管教的時候,過多的談話需要停止,轉而加強幫助孩子學習的方法。研究表明,兒童(和成年人)從原初經驗中學到的比二手經驗學習到的要多8倍。通常,我們對於初次所經驗的會看做“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而二手經驗則看做我們所“聽說”的事情。
比方說,如果一個十幾歲的駕駛人聽到電台報導說週末要小心駕駛,因為警察要加強警力,這就是一種二手經驗。但是,當他收到了超速罰單時就是一個原初經驗,這會幫助年輕人銘記要在以後慢慢開車。從父母或是警察而來的教訓或是訓斥可能會造成羞辱,但是自己為某些事情付上罰單卻可以帶來實際的改變。
省去不必要的言語
因此,我們當如何幫助孩子們通過經歷更多的原初經驗而讓他們學會來做正確的選擇呢?首先從避免適得其反的話開始。父母們所犯的最大的管教錯誤之一就是不停地提醒、威脅或是警告:“不要忘記把垃圾拿出去。”,“如果不完成作業,這週就不能玩電子遊戲。”,“我已經告訴過你三次準備上床睡覺了。”。
威脅、警告和提醒都是在告訴我們的孩子,他們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失敗了。太多談論過去、現在或是潛在的未來的失敗並不能幫助孩子們成長。
當我們和孩子們談論他們的錯誤時,這樣的說個不停可能是最沒效果的,而對於他們來說這些錯誤從未真正付上任何代價。這只會造成一個囉唆的和不和諧的環境——家成了一個徒勞的訓斥與無法讓孩子從後果來學習相結合的地方。空洞的話語剝奪了我們的孩子在不受大人干涉下做選擇的學習機會。
為何我們要干擾孩子做付上代價的選擇呢?可能我們認為我們正在保護他們免受失望或痛苦,或者是我們出於憐憫之心來挽救這段關係。事實上,我們是剝奪了孩子成熟的機會。
合理的代價
孩子們最好的學習是從簡短的和付代價的後果中學習,這些不是過度或是危險的。一般來說,父母們可以依靠兩種類型的結果:自然的和基於規矩的。自然的結果是在生活中,照著它自然進行的,產生一個結果。比如,孩子拒絕媽媽建議的在下雨天帶雨傘,導致濕淋淋地等著校車。基於規矩的結果是為了強制執行家庭規矩或是針對沒有產生明顯的自然後果的情況而制定的。比如,一個孩子沒有洗碗或是沒有完成其他家務就不能玩電子遊戲了。後果可能經常和期待有一定的邏輯關連,比如,如果孩子沒有將彈珠組合從客廳地板上收拾起來的話,就會被暫時拿走。
最好的學習環境是父母用最少的言語去訓練和管教,因不好的選擇付上適當的代價,以及因好的選擇給予一定的獎勵。在這種環境下,父母要提前說好一切,清楚解釋他們的期待,以及因為達成和不達成這些期待會帶來的結果。這向孩子們傳達了他們有機會做一個好的選擇,但是也可能因為做了錯的選擇而付上代價。
一旦你的孩子習慣於這樣的方法,就不需要大量的討論了。其結果是:不合適的話會越來越少,羞恥感也越來越少。每天對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做出好選擇的機會。
嚐試用這樣的方式教養6歲孩子的話,假設孩子已經學會自己穿衣服了,你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今天早上9點穿好衣服的話,我們會去公園玩,然後去動物保護協會看小狗。現在離9點還有45分鐘,所以你有足夠的時間。”。然後,9:05的時候你就可以上樓對他說:“現在已經過了9點了,你穿好衣服了嗎?”。如果他回應“沒有”,這時父母可以說:“好吧,我們明天再去吧。只要你準備好了就下來。”。父母說得很溫柔,沒有嘮叨,也沒有批評,也沒有過多說什麼;只是沒有去公園玩和看小狗罷了。
那麼,對於17歲的孩子怎麼辦呢?對於17歲的孩子來說,可能家庭規矩已經把他們的自由——包括用車——與在校成績掛鉤了。比如連續三週,當父母檢查學校的在線記錄時,孩子勤於功課,並有完整的出席率。然而,在這個學期的第四週,父母再檢查時,他有5項作業落後了,並在化學課上平均得了一個C。假設這不達到家庭所定的標準的話,父母可以拿走車鑰匙。然後,父母可以簡單告訴青少年:“我喜歡看到你擁有自由和你的車,而同時也想讓你明白高中學習生活是多麼重要。所以完成那些落後的作業,並解決那個C,我們會讓一切儘快恢復正常。”。沒有其他額外的話或是訓斥是必要和有用的——只是很簡單明瞭的說明和一句最美好的應許。
這真的簡單嗎?
你可能會想,這並不是那麼簡單。好吧!我們承認只是對於假設情況給予刻板而簡單無誤的建議是很容易的。我們也同意:現實的確往往會讓事情更複雜。但是請你問問自己:如果真的這麼簡單呢?如果你的每個孩子都認識到合情合理的代價對於錯誤的選擇來說,並不是什麼個人東西被拿走,也不會有什麼不好的感覺呢?如果他們認為訓斥和提醒能少點兒,而能知道父母們的期待和希望是最好的呢?
很多父母用許多細微的差別來告訴我們不可能的複雜故事。“這在我家是行不通的。”他們說。但是這並不需要如此複雜——特別是對於那些整體表現都很好的孩子們。選擇一些事情去做,代價清楚,希望他們成功,並實施計劃。當孩子們被允許去經歷他們的生活並從他們選擇的結果中學習的時候,很多成長就會出現。沒必要使用太多批評或是糾正的言語來填補沉默。
當你越少用言語去管教和糾正的時候,你將會擁有在重要的事情上越多真正聽你話的孩子。
(2017 GIST WORKS,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Used with permission. From:www.focusonthefam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