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aine Minamide 著 ■ 周明儀 譯

佳穎是個工作狂!
漂亮能幹的她,二十四歲時就成為全球一家知名化妝品的地區總經銷。如今,四十歲的她不僅是珠寶設計師,購物中心的時裝表演製作人,還是一家生意鼎盛的的室內設計公司老闆、一家志願者協會的主席,而且,她還是一對龍鳳胎孩子的母親!

佳穎的生活看似令人羨慕,但用不著仔細觀察,連她自己都看得出來:這些看起來眩目的頭銜和責任,不但耗盡她的精力,也大大地影響了她的家庭生活。常常一天下來,她的家是雞飛狗跳,雜亂無序──晚上十點,佳穎拖著疲憊的的腳步回到家,準備檢查檢查孩子們的功課。女兒早躺在地上呼呼大睡了,書本壓在臉上,燈大開著;兒子還在忙著找家裡現成的材料,應付明天學校的手工課。佳穎累得只想立刻倒頭大睡,可是冰箱裡已空空如也,也沒有乾淨的衣服可換,甚至連洗澡的香皂也用完了。她先生剛從公司開完會回來,一看家裡這個樣子,只好立刻調頭直奔超級市場買東西去。

工作狂是一種“癮”
“我整天忙得暈頭轉向,”佳穎哀嘆道:“我的家一塌糊塗,我先生一肚子怨氣,又不好怪我。他也會分擔一部份家務,常常耽誤了自己的工作。其實我心裡也不好受,這種情況無可避免地導致了家庭危機,絕不是我們當年所憧憬的家庭生活。”

“工作狂”似乎比“酗酒”、“網路癮”、“電動玩具狂”等等,顯得“高尚”些。然而,它是一種漸進而隱蔽的惡疾,感染此疾後,會變得怨氣沖天。而“工作狂”的孩子,通常無能倖免也深受其害,進而在成年後容易導致婚姻失敗,陷入沮喪,情緒不穩。

你也許以為只有成功人士才配得上“工作狂”的冠冕?其實不然。任何事做過頭的人,都可加入此行列。戴安‧法索在她的著作《做到死》一書中指出:社會鼓勵工作狂,因此多數人不自覺地認為,只要做好事,任何犧牲都是值得的。諷刺的是,甚至許多甘心放下職業,全心教養子女的全職媽媽也一樣會感染工作狂。“大家都以為既然你不上班,便有的是時間!”一位全職媽媽說:“除了照顧家庭和孩子之外,你也不由自主地以為應該把自己的時間排得滿滿的。”

內心的不安全感
現在許多職業女性,工作上與男人一樣拼命。回家後依然要做一個好妻子和好母親。拖著疲憊的身體下廚房,操持家務,教導孩子……當自己無法做到完美,甚至一塌糊塗時,難以排遣的沮喪甚至絕望感就會漸漸侵蝕她。

而做全職主婦的人,也整天忙個不停,甚至參加許多社區活動,也都是為了證明她們不僅僅是待在家的“煮婦”,而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女強人。

真正隱藏在這些女工作狂背後的,是潛伏於內心深處的不安。連佳穎都承認:“當我真的靜下心來思考時,我發現自己對於工作及志願當義工的動機,常常是自私的。我希望別人刮目相看,認為我扮演的是成功強者的角色,這些想法遠超過了單純服務的動機。”

如何才能戒除工作狂的癮頭呢?首先,你得認清自己真正的問題所在。當你覺悟到:自己忙碌不停的代價,是犧牲了家庭生活時,就是該放手的時候了。

從學會說“不”開始
雖然目前佳穎尚未從“工作狂”的隊伍中解脫,但她已漸漸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只要她一發現自己又一頭栽進工作中不能自拔時,她便想起好友兼良師丹晨。“我向丹晨學會了說‘不’,”佳穎說:“通常,她對一些好事說‘不’,所以她才能向更好的事──她的家庭及她的心靈說‘好’。”

佳穎決定開始向丹晨學習。

(本文節譯自”Over Committed Moms: Workaholics At Home”, author is Elaine Minamide.)

平衡生活十步曲:

1. 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2. 找人陪你一起履行既定的計劃表。

3. 將家庭以外的活動減半。

4.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5. 為自己安排一段“無事一身輕”的時間。

6. 按計劃行事,並限定時間。

7. 不要光想給孩子、家庭“優質時間”(Quality time),給“大量時間”(Quantity time)。

8. 珍惜眼前和孩子相處的時刻,因為稍縱即逝,將來你不可能再有機會。

9. “天下萬物都有定時”,你不必急著什麼事都現在做,持守原定計劃,按部就班即可。

10.假如你是個工作狂,趕緊找心理醫生輔導,否則就後悔莫及了。工作狂的症狀通常會披著情緒問題的外衣,例如:沮喪、難以自我肯定等等。不妨考慮找個可靠的專家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