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美貞 譯

父母們,只有你才最有資格, 跟正當青春期的孩子談性。

在青少年面對各樣的挑戰中,清楚地認識性和予以明智的抉擇是最需要的。在這性觀念被渲染、鼓吹青少年自主的時代中,進入青春期的子女更需要父母給他們中肯的引導。從前在我們懷抱中的小孩已漸漸地長大了,正當他們步入青春期時,他們極需要從父母那裏知道身體生理上的變化、性知識、價值觀和得到父母的了解和肯定,作爲他們行爲的鑒戒和標准。

如何與孩子談性
不單在華人家庭裏,就是美國家庭裏,也碰到同樣的難題 – 每當談論到性的話題時,儘管是最有自信的父母,也會感到緊張,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因爲我們害怕,若孩子問一些我們不知道怎樣回答的問題,我們該怎麽辦才好呢!在現今的世代中,孩子面臨巨大曲謬的性知識沖擊,若父母放棄與孩子坦誠溝通的機會,他們很容易就受到外來的影響。

在我們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感到父母對他們的愛。這份愛可深遠地幫助子女建立健康及正面的人際及男女關系。但我們需要知道因爲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他們可接受我們教導的方式也不一樣。正如我們面對較內向的孩子時,我們就要多問一些啓發性的問題。而當我們面對外向的孩子時,自律往往成爲討論的中心點。所以,我們要用不同的方法,以合乎孩子個別性格的教導方式來啓發他們,好讓他們的身心都能健康地成長。故此,在教導孩子性知識的角色上,只有父母是最恰當的。

在青春期子女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爲子女們塑造優良的品格,是幫助孩子遠離婚前性行爲的關鍵。

若孩子已有性行爲,作父母的該怎樣幫助他們呢?

父母感到煩惱和失望是一般的反應,或許需要兩三天的時間來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特約一個時間來討論問題,這總比像來個火山突然爆發的沖突好。父母要好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作出適當的反應。因爲任何負面的反應都可立刻把溝通之門關閉。

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
每個父母都期盼子女健康、幸福快樂。但婚前性行爲往往帶來不良後果,身爲父母的要爲孩子解釋清楚,而不要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創。一些尖銳的話如:“那麽丟臉”,“那麽下流”,都會否定他們,使他們覺得自己不再有價值。這樣的批判與否定都驅使青春期子女作更危險,更不顧後果的行爲。相反地,父母應以恩慈,寬恕的心來挽回。

此外,要小心挑選子女的醫生。如果醫生認同青少年性行爲,只推薦避孕方法而不鼓勵守貞,這對孩子是沒有幫助的。有性行爲的子女也可能需要作性病的測試。另方面,也鼓勵孩子接受心理輔導,因爲也許有些隱藏的原因導至性行爲。

強調新的開始事實上有很多從前曾有性行爲的青少年都願意重新決定在婚前守貞,父母應對此加以鼓勵。沒有什麽比把孩子導入正途,重新開始更重要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