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Croyle 著 / 金華之惠 譯 / 珍珍修編

註:本文作者是阿拉巴馬州「大橡樹園」(Big Oak Ranch) 的創辦人。這是一個專為受虐兒童、孤兒和棄嬰所設立的寄養關護中心。從他過去22年至少接觸1,200位兒童的經驗中,他歸納出幾個為人父母教養子女的重要原則。

談到如何教養出一個身心健全的孩子,我不想拐彎抹角,有兩件事是你非得讓孩子明白的,因為那是他們成長過程中不能缺少的;而另外的兩件,要是你沒做到,你的孩子會一生都很難體會到你的愛。這就是「為人父母的四大須知」。

什麼是非得讓孩子明白的兩件事?

  • 讓他們體驗到,在任何情況下,你絕對不會改變對他們的愛。
  • 讓他們體驗到,無論如何,你都願意信任他們。

另外兩件你的孩子日後難以原諒你的事情是:

  • 不肯花時間管教他們。
  • 遇到管教的困難不盡力去解決。

須知一:愛他們

幾年前,我在讀者文摘 (Reader’s Digest) 上讀到一個故事,我可能講過這個故事上萬次了,可是每提到它,我還是會喉頭哽咽。

有一天,一位父親帶著他兩個小孩到河裡開船。突然間,馬達停了,這位父親回頭一看,發現旋槳上纏著一團看似他小女兒的紅毛衣的東西。同時聽到兒子大叫:「妹妹掉進水裡去了!」

他簡直不敢相信,他的小女兒被纏在船的旋槳上,整個人淹沒在水裡,無法呼吸,只能直直地看著她的父親。

顧不及恐慌,他立刻跳進河裡,想要把整個馬達拔出來,可是機器一動也不動。眼看他的女兒快要支撐不住了,他只有奮不顧身,吸滿了空氣,浸到水裡,把空氣吹進他女兒的口裡。

這樣連續做了三次以後,這個父親從他那個嚇得發抖的兒子手裡接過一把小刀,趕緊從螺旋槳上把紅毛衣割開,一手把他的女兒拎回到船上。雖然這個孩子被救活了,不過她的情況看起來不怎麽好,他們馬上就把她送到醫院去。

等危險期過後,醫生和護士們問這個女孩:「你怎麼一點也不慌張呢?」這個小孩說:「我們從小在河邊長大,我爸爸總是再三叮嚀我們『如果你一慌張,就會沒命』。何況,我知道爸爸一定會來救我的!」

你的孩子是否也毫無疑問地確信,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你都會去救他?假如他吸毒被逮,你會不會去保釋他?假如她賣淫被捕,你會不會去看她?假如你的兒子在又髒又黑的陋巷裡,喝得爛醉,你會不會認他?你會不會讓孩子感受到你並非出於無奈,而是出自對他們無條件的愛?

須知二:信任他們

當然,一旦你幫他們的忙,他們還必須為自己所作的負責,承擔事情的後果。可是,他們是否知道,無論他們做了什麽,你仍然願意信任他們?

兒女是上天賜的福份。你的孩子是否感受到他們是父母的祝福?或是他們覺得自己是父母在經濟或感情等等方面的重擔?

多少人以為孩子永遠不會原諒過去錯待他們的父母。然而,在我們大橡樹園裡有個小男孩,他的母親曾把他的腳放在熱油裡,造成嚴重燙傷;但他和我們在一起的七年裡,我們所聽到的,盡都是他有多愛他的母親。

須知三:管教他們

切記:孩子渴望你的管教,他們要在生活中真實地體驗到父母的愛,確定父母對他們是認真的。

我們這裡有個叫麥可的小男孩,有一天,他當著我的面,踐踏園裡的花。我警告他說:「麥可,要是你再踩我的花,我就要打你的屁股了!」他兩眼瞪著我。我心想:我這個六呎六的身材對他來說,一定像個大巨人般的威嚴,可是他轉頭看看花圃,然後,舉起他的小腳,把花一腳踩到土裡。

「好!我們進屋裡去!」我拿起一個乒乓球拍,結實地修理了他一頓。他居然沒有哭。

「打完了嗎?」他問我。

「是呀!可是你位什麼不理會我的警告,還要故意去踩那些花呢?」

「因為我以為你不會打我!」

「真的?」

他的眼睛回答了這個問題:「我要知道你愛我,所以才這樣管教我。」

有些父母不敢管教孩子,是因為他們怕管教會得罪孩子,激怒他們,孩子就不再愛他們了。比方說,我們在雜貨店裡聽見一個媽媽說:「小喬!假如你再碰那些麥片盒,我就要罰你了!」而這個小家夥卻毫不理會媽媽的話,繼續把麥片盒子一個個地從架子上扯下來,媽媽也一次次地警告他。要是你剛好在旁邊,一定會忍不住走上前去說:「女士,你為什麼光說不做呢?」

瞧!不守信用就等於對孩子說謊。假如你對孩子說你要怎麼做,孩子常會以身試法,看看你是否會真的照做;如果你做了,你不但不會失去孩子對你的愛,反而會贏得他們的尊重與信賴,因為凡你所承諾的都會信守。

須知四:不斷地嘗試

為什麼你的孩子會對你的放棄嘗試那麼難以釋懷?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一些作父親的,當他們的孩子處在叛逆性非常強的青少年時期,常常只把手一攤,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或說:「他們長大了就會變好的。」

可是來到大橡樹園的孩子,常會這樣問我:「我父母為什麼就這樣放棄了我?我知道我實在不是個好孩子,但他們就因為這個緣故把我甩了嗎?」

假如你和你的配偶正在考慮離婚或分居(我所接觸過的孩子都責怪自己,總以為是他們破壞了父母的婚姻),你要知道,總有一天你的孩子會說:「你們根本就無心嘗試,並沒有為了愛我的緣故,願意盡力去解決這些問題。」在我們這裡,經常有人半夜來把孩子丟棄在大門口。這些無助的孩子一直想要找出父母遺棄他們的原因。我只能告訴他們:「哦!你的母親認為,現在你和我們生活在一起是最好的選擇!」

你可以感受到這些孩子受到了極深的傷害,當他說「她根本就沒有嘗試」時,心裡流露出的是深深的憤怒。

也許你會說:「我絕不會遺棄我的孩子。」不錯,你可能供應了孩子一切物質上的需要,但是,卻在感情上忽略了他而不自覺。有一位女孩,她痛恨高爾夫球,因為她感到父親寧願在高爾夫球場上揮杆,卻不肯花些時間陪陪她。根據統計,平均一個父親每個星期只花四分鍾和孩子交談,並且大部份的父親把這段時間用來說教,而極少用心聆聽孩子的話,這是親子關係的致命傷。

在我參加阿拉巴馬大學足球隊時,有位明星後衛,叫強尼。有一天,踢完球後,我們到他家裡參加一個盛大的宴會。他的小兒子跑來叫他的時候,強尼對我們說了聲「對不起!」然後,當著大家的面,蹲在他小兒子面前,問他說:「小兄弟,有什麼事嗎?」

即使在充滿貴賓的場合,當他兒子要和他講話的時候,立即得到他的全部注意力,這事留給我極深刻的印象。

孩子需要你聆聽他們說話;需要你管教他們;需要你的鼓勵和塑造。有些孩子到這裡來時,完全未受過管教,即使有些來自家財萬貫的家庭,但他們都情願以他們所擁有的東西,換取父親一句關愛的話:「孩子,我要你在十點以前回家。」因為從來沒有人管過他們!

這就是為什麼當每個孩子來到大橡樹園的時候,我要告訴他們四件事:

一,我愛你!
二,我絕不會對你說謊!
三,不論好歹,我絕不會放棄你!
四,如果你做錯了,我一定會管教你!

我知道最後一點聽來有點刺耳,但是,在我告訴他們這四件事時,我也同時給了他們情感上的支持、信實、忍耐和界限;不是任何事都可為所欲為的。

我知這四件事是孩子們渴望從父母那裡得到的,你的孩子也不例外。

 

Four Things Every Parent Should Know by John Croyle (1996). Used by Permission of Focus on the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