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拉.芮.格雷哥里 著 ■ 黃淑俐 譯

茱利亞跟丈夫離婚時才二十二歲,在短暫的婚姻生活裡,丈夫不斷地強暴她、對她動粗。幾年前,我在一個夏令營裡見到她,儘管遭遇這樣的磨難,她還是非常有才華、開朗和充滿生命力。更美的是,當她面對痛苦時,散發出來的竟是平靜與希望。
茱莉亞尋求跳脫受害者的角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身為受害者,茱莉亞毫無選擇。茱莉亞絕不認為她應該為婚姻的問題負起大部份的責任,然而藉由認清自己所犯的錯,就比較能將她丈夫所犯的錯拋諸腦後。她不再將注意力集中在丈夫身上,而是轉向自己與神之間的關係;她得著更大的自由,而不再背負這些重擔。

脫去我們的重擔
我們生命中的重擔形形色色,可能是工作上的壓力或求學不順、經濟上的困境等等,耗弱我們的精力,使我們無法全力以赴。在所有的重擔中,我覺得最傷人的是我們對生活錯誤的解讀,我們透過扭曲的鏡片來看待事情。
當我們回顧以往的生活時,往往也類似如此。過去發生的事影響我們現今對事情的看法,以致我們無法清楚、客觀地看事情。接著我們來看看該如何應用這些原則,重新架構我們對生命的眼光。
1.為我們的選擇負責
我們成長唯一的方法,就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而不是到處找人幫我們解決問題。所以我們不可論斷自己,但要非常誠實地省察自己,當我們把焦點放在我們做過的事,而非別人在我們身上做的事時,就是開始認為自己是有能力做選擇的人。
以下我舉個例子。當我的朋友黛安從醫院生完小孩回家後,她的丈夫泰德完全沒有打算要準備晚餐,雖然她心裡覺得很不舒服,還是做了兩人份的晚餐,從那時候開始,煮飯成了她的工作。有一天,泰德覺得非常疲憊,當她把晚餐端上桌時,他坐在沙發上動也不動,完全沒有起身的打算,於是她嘆了一口氣,把晚餐端到沙發給他,現在,他每天都坐在那裡等著別人服侍他。
黛安抱怨丈夫凡事叫她幫忙,她非常痛恨這一點(但她還是照做),其實泰德從未真正叫她做這些事,而是以情緒操控她做這些事,問題是黛安也自願迎合。當我問她為什麼要繼續伺候他時,她說不想要有罪惡感。
通常我們都不願意承認,其實我們要為自己的不快樂負一部份的責任,或許妳現在正在掙扎,因為妳覺得如果比丈夫強,或是比他付出更多,他就不會離棄妳。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卻形成一種雙方都無法滿足的夫妻關係!要改變這種狀況,意謂著妳必須在看待自己的眼光上有個大逆轉。
a. 檢視我們過去的的選擇
我們不敢打開帳單,因為不敢看自己到底亂花了多少錢;我們不敢問孩子關於朋友的事,因為怕聽到不想聽的事。或許妳不想檢視自己的內心,不想找出自己真正的感覺,妳害怕這樣的過程會戳破過去建立的假象。
b.檢視我們的恐懼
驅使我們嫁給一位傷害我們的丈夫的那種恐懼,也會讓家中的問題更為惡化。就像黛安服侍泰德吃飯,為的是避免產生罪惡感一樣,妳可能藉由做更多的家事或與丈夫、孩子疏遠,來避開不舒服的感覺。閱讀下面這張表,觀察妳是否也有其中的現象。
恐懼衝突:妳是否因為家人不幫忙而覺得怒火中燒,但卻因為害怕他們的反應,而從未跟他們談過妳的感受?
恐懼親密:妳是否故意讓自己忙於家事,避免跟家人發展任何親密的關係?
恐懼失控:是否家裡大大小小的事妳都要過問,擔心有事不在妳的掌握之中?
恐懼扮演權威的角色:妳是否等著丈夫在家裡扮演領導的角色,以致於不敢與他的弱點對抗,甚至不敢管教孩子?
恐懼失去自我認同:妳是否經常懷疑,如果自己不是為人妻和為人母,還能做什麼?妳是否必須透過所做的事才能肯定自己?
承認自己的情緒重擔,為改變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花一些時間思索這些問題,如果任何一個問題觸動妳的心,可以找一位輔導談談,或挑幾本有關心靈醫治的書,然而更重要的是,每天不斷地提醒自己朝著正向積極的思考調整,然後逐漸克服這些不合宜的解決之道,開始自由地選擇。

2.堅定地愛妳的家人
在我們談如何堅定地愛妳的丈夫之前,先了解什麼是真正堅定的愛。首先,我要說明,我所謂堅定的婚姻,是指沒有虐待的婚姻,如果妳的丈夫傷害妳或孩子,留在這個房子裡不但沒有必要,甚至是不智之舉。如果婚姻裡沒有虐待的事,堅定的愛意思是,即使對方沒有任何改變,我還是決定留在他身邊,接納原來的他,知道他是一個能自己做決定的成年人,不管他的決定妳是否喜歡,但這並不表示妳要贊同他的決定。
堅定的愛也代表撤回報復的話。在婚姻裡,婦女常常是付出比較多的,我們對丈夫所犯非常真實且令人痛苦的錯,懷著苦毒的心,期望他能彌補妳所受的苦,然而正如婚姻專家辛西亞‧史密斯(Cynthia Smith)所說的,「成功的婚姻必須雙方不再為對方的表現打分數。」保羅在《聖經》哥林多前書十三章中也說,這些計分表正是與愛相反的表現。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4~8節)
即使妳並不經常感覺有愛,仍然可以表現出愛的行動。鄉村歌手克林‧布萊克(Clint Black)為妻子寫的一首歌裡,就有這樣的描述:愛不是感覺,愛是行動。很多時候我們是先有愛的行動,才有愛的感覺,蘇珊‧佩姬(Susan Page)發現,雖然無法改變妳的感覺,但「妳可以在愛恨交織的情緒中有所行動」。

3.僕人的態度
a.獨立自主的問題
若要求婦女將自己的需要擺在別人的需要之後,有些婦女會大感威脅,尤其是那些小時候受過虐待的人。
b.卑躬屈膝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婦女最大的問題不在於獨立自主,而在於不適當的服侍。傳統上,婦女一直扮演僕人的角色,照顧丈夫、孩子以及年老的長輩,服侍別人幾乎變成她們的本能,但這並不表示這是對的!利奧雯(Mary Stewart Van Leeuwen)在她所寫的《男女為何大不同》
(Gender and Grace)一書裡指出,人類始祖亞當與夏娃的墮落帶來的結果之一,就是婦女拼命想要掀住一種關係,即使失掉自我也在所不措。
c.服侍需要相互尊重
大多數的婦女傳承了卑躬屈膝的角色,覺得應該犧牲自己,建立美滿的家庭,這樣她們就可以向家人表現出她們的愛。或許這就是妳不快樂的根本原因,因為事情常常不如妳所預期的,妳也因此失去極力想要保有的關係。
最近我看了一部叫做《家庭戰爭》(The War at Home)的電影,描寫一位越戰退伍的軍人回到中產、傳統的家裡。凱西‧貝茲(Kathy Bates)扮演這位從頭到尾都哭喊著說:「你們為什麼那麼討厭我?」的母親,她的孩子和丈夫似乎從未做過她要他們做的事,反倒覺得她可憐、讓他們很沒面子。每天早上,餐桌上一定有剛烤好的麵包;每逢假日,家裡一定播放著符合節期的讚美詩,即使她付出了一切,他們卻瞧不起她,認為她不值得尊敬。要愛一個你不尊敬的人是很困難的。

4.肯定自己,也肯定別人
肯定的意思是,無論是妳的丈夫還是孩子,即使他或她有種種的習慣讓妳抓狂,妳都認定他們是按著神的形像造的!能夠接納他們。
真正接納一個人的本相,不藉著鼓勵、操縱或強迫,試圖改變他,是一種非常高超的愛,而且是我們很不容易做到的。想要改變別人,基本上是一種自私的動機,因為你相信我們會因為他的改變而變得快樂。想要快樂並沒有錯,但把快樂寄望在別人身上、放在別人手中,就是逃避使自己變得更好的能力與責任。
肯定也就是把一個人當成是神賜給你的禮物來愛他。想像一下,假設無性生殖變得發達,未來的世代可以自己決定孩子的個性與才能,如果我們造出的都是非常優秀的孩子,這世界是不是會變得很無聊?神創造每個人都不一樣,是因為祂看這樣是好的,而且祂讓這種多樣性成為人類本質的一部份。
有些婦女過著悲慘的日子,是因為她們在痛苦中找到自我認同,以自己的不幸自喜,這些不幸讓她們覺得高人一等,她們也好似欠了別人永遠還不清的債般,需要不斷還債,雖然她們真的很悲慘,但卻很難改變,因為,為別人受苦是她們所知道與人建立關係的唯一模式。

為改變做預備
妳渴望過什麼樣的生活?我最喜歡的聖經故事是神降十災在埃及地,當神降蛙災在埃及境內時,法老知道神可以挪去這災禍,於是要摩西求神讓青蛙離開。摩西問他:「我要何時為你和你的臣僕並你的百姓祈求,除滅青蛙離開你和你的宮殿,只留在河裡呢?」就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法老回答:「明天」,不是現在而是稍後。法老寧願用他熟悉的方式,獨自面對痛苦,而不讓神除去災害,因此他寧願跟青蛙多相處一晚。
放手改變妳的生活吧!誠實面對自己是需要勇氣的。如果我們想要生命有重大的改變,就需要支援系統的協助,不妨加入一間合適的教會、參加婦女查經班或支援團體,或是找妳信任的朋友,妳會需要他們的。

自我小檢測
回顧妳的過往,檢視妳的內心和恐懼,找出自己真實的感受,當中是否有自己需要負責的部份。

更深的思考
1.思考過去發生的事, 懊悔是否仍纏累著妳?如果是,請進一步面對和解決,可以看相關書籍或找輔導協助。
2. 妳能肯定自己嗎?妳的先生和孩子尊重妳嗎?妳要如何改變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