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哲文 著 / 周明儀 譯
親愛的爸爸:最近咱們閒聊時,提及一位年輕牧師的講道。您語重心長地說:「道是講得好,但是我希望他同時也明白,一個牧師最好的道,是用他的生命講出來的。」
您的話,我思考了很久。您的人生經驗所累積的智慧,是我們年輕人所缺乏的。您不但說得對,也說出了您多年來身為牧師的心聲。您的講道、思想及建議,對許多人有莫大的幫助,但是影響我們最大的,恐怕還是來自您生命中的種種。
「人」比「事」重要
兒子能對父親有這樣的推崇,不是容易的事。不少牧師的孩子,成了使牧師自己頭痛的來源;我嘛,似乎在這點上免疫了。儘管成長過程也是跌跌撞撞,咱們父子也有意見不合的時候,但是大體上,父子關係還算不壞。我一直知道您愛我,總是為我著想。這三十年來在您身邊的日子,叫我對您深感敬愛。
您有許多令人敬佩的特點,關心別人,是其中之一。因為對人熱情、關心,您可以在電話裡說上好幾個小時;清晨兩點摸黑出門看望人並非新鮮事;邀請街上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到咱家裡吃飯、過夜也不稀奇。您的行動教導了我一個重要的觀念: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比「人」更重要的了。
您為人誠實正直,對自己相信的事,總是火熱般執著;自己不確定的事,也坦然承認。您不虛張聲勢,也不敷衍了事。這些特質,自然使人對您更加信任。
對於您的一生,我這樣形容─不斷成長的歷程。尤其當我年齡漸長,可以用比較客觀的角度回首往事時,我似乎更加清晰地看見,您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成長的故事。您十分在乎自己的成長,在您的同儕先後退休之際,您滿腦子計劃的是將來如何讀書學習。我的爺爺有著越老越喜樂,越老越慷慨的個性,這似乎也成了您的註冊商標。您重視性格的培養,追求成長,這樣的人生,是永遠不會停滯、發霉的。
永恆的安全
您說我不夠成熟,「君子所見略同」,我也覺得您不夠完美。正因為我們都不完美,才需要不斷追求進步與成長。事實上,我看見了您克服許多障礙,持續在品格增長上所做的努力。我所指的,並不是外在,例如貧困之類的障礙,而是內心的爭戰。成長過程中缺乏安全感的陰影,造成您成年之後的許多疑慮:懷疑自己的為人、不確定自己在丈夫及父親的角色上是否稱職……。儘管您不願意承認,但我看得出來您十分在乎別人的眼光。因為這種受別人眼光控制的態度,使您一再受到傷害,也因為害怕做錯,您處事偏向固執、自我設防。人都是有弱點的,但有時我不禁好奇,是不是因為那痛苦的成長經驗,使您更加信靠在天父手中的永恆的安全?
多年來在您的薰陶之下,我也養成了經常思考「品格問題」的習慣。您的身教使我體會到:財富、權勢、名聲,甚至處處受人歡迎,都不能和好的人品相比。凡事,都要往深處學習,不能只做表面工夫;要重視價值觀,注意自己對待人,面對上帝的態度。每天的生活可以平淡無奇,但要在平凡生活中尋找提升品格的機會。
您不但影響我對人生的思考,也幫助我珍惜成長過程中,咱們父子關係的互動及變化。雖然您通常扮演著發號施令的角色,但奇怪的是,你總待我如同儕。在這方面您沒有所謂傳統華人式的嚴父形象,尤其當您特地打電話詢問我的意見時,我所接收到的,是受您尊重的訊號!您也曾向我坦白心中的困擾及掙扎,教我十分受寵若驚,想不到父親也需要兒子的鼓勵!「代溝」的問題,似乎突然間減少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兒子經常向父親求助,如何解決難題。
目睹父母的蛻變
您和母親的做法,可以為其他為人父母的借鏡。您們從不向我們隱藏真相;在孩子面前,也會坦白承認錯誤、困惑及憂慮。在成長過程中,我們親身經歷,親眼目睹父母的歷練及蛻變,我們也因此更加敬重您們。
父子意見不同,是常有的事。您的教導:「人非聖賢,都有過失之時。大家要彼此守望,互相鼓勵,儘量減少錯失的發生。」像是一張安全網似地環繞著我,提醒孩子父母的愛是最好的依靠。這種人際關係中最安全穩固的經驗,不是人人都有機會擁有的。今天的我,不但認識自己,享受工作帶來的滿足與樂趣,並且深知這是生命中十分寶貴的祝福,因為我已經從您的生命中看到了見證。爸爸,謝謝您。
兒 羅哲文敬上
註:羅哲文為Epicenter教會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