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路格

我寧願當個醫生而不願當一天的病人

2002年7月4日美國獨立紀念日,舉國歡騰,家家燒烤飄香,夜空中燦爛的煙火把人們的情緒帶到最高潮,然而對國際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神經外科班卡森醫師來說,他的心情紛亂,巴不得能遠離這些喧囂。

兩週前,他得到證實罹患攝護腺癌的消息,並且癌細胞正在擴散中,他的心情剎時跌入谷底。他暗自思忖,他必需儘快動手術切除攝護腺的癌細胞。他自從1987年成功地分割了暹羅的一對背部相連的雙胞胎之後,就事事順心如意﹕和妻子倩蒂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婚姻(他和倩蒂相識於當他就讀耶魯大學時),家中有三個身心健康的兒子,一家人住在自己擁有的郊區一棟莊園內,而且他在世界一流的醫學中心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工作極為成功。

但是他並不是從小就擁有這樣令人稱羨的生活。在卡森醫師所著的書《Gifted
Hands》中記載著,他的童年十分坎坷。在他八歲那一年,也就是1960年,他媽媽發現他爸爸有另外一個妻子和家庭,於是將他父親逐出家門。他回想那一段奠定他日後成功基礎的成長過程,他說﹕“即使我在學校有個‘笨蛋’的外號,我媽媽依然給我足夠的自信,相信我能成為我想要成為的人。我母親只有小學三年級的教育程度,可是她對上帝的信心可以彌補所有的不足。”

從笨蛋到醫師
桑雅卡森向上帝尋求智慧來教養好兩個兒子,使他們不致成為街頭打架滋事的問題少年,又能遠離幫派和毒品。她嚴控兩兄弟看電視的內容和時間,並且規定他們每週必須閱讀兩本圖書館書籍,而且在讀完每本書後寫一篇讀書心得。兄弟倆當時根本不知道媽媽其實看不懂他們所寫的讀書心得,但是讀書計劃豐富了他們在底特律市中心貧民區的生活,他們從書中吸收了各種概念,認識了世界上許多其他地方,和人們如何奮鬥成功的故事。

卡森在父親離家的那一年,聽到教會牧師講述一個醫生傳教士在非洲神奇地獲救的故事,他深受感動,於是決志把生命交託給耶穌,並且決定將來當一個醫生。因著他母親的激勵,這個“笨蛋”卡森的發展和他的綽號背道而馳;最後獲得耶魯大學的獎學金,並成為約翰霍普金斯小兒神經科的主治大夫。他的職責包括每天為病人動手術、在這所舉世聞名的醫學院教書,並監督非營利的卡森獎學金基金會的運作。

卡森將過去所遇到的障礙全拋在腦後,這一次,他深具天賦異秉的這雙手──每年介入超過四百個病危孩童生命的這雙手──此刻是如此無助地垂掛在身體兩邊。他合掌開始禱告,心裏不禁質疑著自己的病情,癌細胞已轉移到其它部位了嗎?動手術能有效控制嗎?我還會康復嗎?

信任別人的手
雖然最初的斷層掃描顯示攝護腺癌已有轉移的跡象,但實際上卻沒有,卡森獲悉此消息後終於鬆了一口氣。他把自己交在同事也是好朋友派屈克魏旭的手中,由魏旭為他切除攝護腺癌。

當卡森身著醫院的病患衣服,在恢復室醒來的那一刻,魏旭在床邊和他打招呼,告訴他這個好消息,那就是他們動手術時發現只差一毫米,癌細胞就要穿過攝護腺薄膜了。卡森感到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和不可預測。

拋開癌症的衝擊,卡森始終認為醫學是他這一生的呼召,他也因此認為醫療專業人員對信仰的表白所造成的影響比他們想像的深遠多了。他說﹕“基督徒醫生可以用非常獨特的方法影響別人,因此我鼓勵他們坦率地表達他們的信仰,而且讓他們的同事和病人知道他們會禱告。”很多人都知道卡森會對病人和他們的父母指定禱告功課。

卡森說太多理性的人不敢公開表明自己是一個基督徒,事實上我們應該藉著自我表白,並將治療的成功歸屬於有醫治大能的上帝,使人們了解我們是基督徒,而非藉著講道或揮舞著宣教的小冊子來讓別人知道我們是基督徒。卡森從青少年就開始培養了一個堅定他信仰的習慣,他每天早晚研讀及檢討箴言中的一句話,如今他從教會的聚會中更認識上帝這位最偉大的醫師,他和妻子每週五晚上在自家和三個兒子一起讀經禱告。他微笑著說道﹕“我的中名是所羅門,我不知道當初我媽媽為何給我取這個名字,不過仔細想想,所羅門和我有相似之處,我們都是因為分割嬰兒而著名。”

雖然卡森不需要做化療或放射線治療,也沒有任何手術後的併發症,但是他開始小心地對待他五十一歲的身體,也縮短了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因為他知道神經科醫生因為壓力的問題而比一般人壽命短少,而這壓力也會影響正要復原的身體,因此以前總在晚上九點或十點才到家,現在七點左右就開進自家車道上了。他說﹕“這個癌症幫助我了解一件事,我不能讓自己因工作勞累而死,聽起來似乎有點奇怪,可是我真的很高興因為得了癌症而使我有機會好好思考生命的意義,它讓我明白我應當多花些時間和妻兒在一起。”

在這個帶著諷刺性的感恩背後,也讓他對病人的需要產生一種新看法,他說﹕“我在手術後才發現自己對病人更具愛心和同理心。生平第一次成為一個病人,讓我看清楚那些躺在醫院病床上的生命是何等的脆弱,讓陌生人闖進你的病房,在你身體上戳戳刺刺並不是一件有趣的事。病人對於治療的方式沒有安全感,關於這一點,醫生並不總是很了解的。”

他自身的經驗加深了他對這方面的了解度,很多醫生認為已經給病人足夠的資訊了,然而事實上病人需要知道更多的資訊。卡森如此闡釋﹕“當我躺在病床上的時候,我發現我多麼希望有人告訴我,我的身體狀況究竟如何,以及我應該有那些期待。老實說,即使我得到的是醫院中極好的照顧,我還是寧願做個醫生而不願成為一天的病人。”

(Greg Asimakoupoulos 著, 岳景梅翻譯改寫。 Used by Permission from Focus on the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