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 官

上文提到了如何破除中國太太的迷思 ,本文則繼續討論面對傳統的先生 、公婆及影響所及的下一代的因應之道。

華人文化講求婦道,卻沒聽過人講 「夫道」。 如何做好丈夫的角色 ,很少受到重視 。 中國先生對於成家, 在觀念上 心理上可說毫無準備 ,婚後大約只能稱之為「結了婚的單身漢」, 加上「男兒有淚不輕彈」,內心的感受不輕易外露,也不容易去體會及接納妻子的感受, 有時候妻子在這樣的相處中精神已接近崩潰了,他還覺得 「滿好的沒什麼事呀 ! 」 這些與當初妳對婚姻的期望 ,可能相去甚遠。 有時不禁會想 : 「嫁錯了人嗎 ? 」

家是共同體
我們來想想婚姻是什麼呢 ? 它是一夫和一妻組成一個家,夫和妻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家是一個結合的共同體,而妳其實是婚姻中最主要的一環。因為妳的條件比先生好,心理上成熟穩定且彈性大配合度高,經營關係是妳的強項,強烈的委身增添了妳的耐心及毅力,不但懂得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督促自我成長,把握了自己這個個體,更可以進一步學習兩性在生理、心理上的差異,在各年齡階段的不同變化,如何加以適應、協調,以及溝通、聆聽的技巧等,以促進夫妻間更好的互動,這更鞏固了夫妻的共同體。 再說到妳還能影響的是丈夫這方的半個體,為何說只是半個呢 ?

當進入婚姻時,妳的對象是帶著他的「過去」和「現在」與妳結合的。 「過去」包括了原生家庭及文化背景。 這些都是既成的事實,無法再改變。 「現在」則包含了成年以後已定型的思想,也不會輕易更改。 這些根深蒂固的配件,妳只有試著了解與接納。 妳能影響的是他未來的這一段,要注意細心去發覺他在婚姻關係中的潛力,藉此找出合適的著力點,妳可以四兩撥千斤,引導他在婚姻的學習上突飛猛進,令妳刮目相看,大體而言,多數人很期盼得到欣賞與肯定,這在華人的習慣中是比較被忽略的一點。 若是妳的中國先生在結婚若干年後,終於決定從「君子遠庖廚」的寶座上下來,把他吃完飯的那一份碗筷幫忙拿到廚房的洗碗槽裏,妳得記得照他能接受的方式表達妳的欣賞與感激,並多多地肯定他的努力,也許不久以後他能心領神會,懂得了投桃報李,對妳也欣賞肯定起來,不就皆大歡喜了?」 <br>

要知道這樣做對他是很不容易的,想想他得奮力跨越幾千年的文化,內心要經過多少層的蛻變。所以對這些「千歲爺」,「萬歲爺」,記得要耐心相待,多多讚賞!如此將能影響他與妳同心經營婚姻,妳也就能「夫唱婦隨」了。

與公婆相處
我們再來談談與公婆的相處。華人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男丁是家族共有的經濟來源與傳承希望。妳所嫁的中國先生是帶著他的家族與妳進入婚姻的。這不是出於他的選擇,也不是他的決定,妳可能面臨付出經濟上的支助及他家人加入妳的婚姻生活等等狀況。其中最普遍的是與公婆相處的問題。要知道妳的中國先生從未學習過如何處理這類的情況,恐怕他從小耳濡目染的是社會上「娶了媳婦忘了娘」的警語,公婆也或許有怕失去兒子的防衛心理。看起來,孝子、賢夫難兩全,妳的中國先生將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

其實,如果真嫁給一個不懂得孝順的先生,妳也覺得心寒吧?那麼,如何維持大家庭的和樂呢?我認為先生是個關鍵人物。如果妳能與他注意爭取夫妻共處的時間與空間,經營好互信互重的婚姻關係,大可跳脫傳統的窠臼,彼此協調好分工合作,各司其職。

我感激外子在此事上與我大力配合,使我的處境輕易許多。我先坦誠的與他溝通,表示了解他關愛他的家人,也願意支持他,只是因背景及習慣不同,有些事情他做起來要比我自然得多。譬如他應常陪伴老人家與他們閒聊等,可避免讓孝順只停留在奉養,而能夠提升到彼此享受天倫之樂的層面上。至於跑腿、購物、帶他們看醫生這些事務性的方面,我都樂意去做,如此分工後,老人家不會感覺被忽略,我也不會感到壓力太大,堪稱兩全其美了。

下一代的教養
最後談到下一代的教養問題,妳可能得面對「多子多孫多福氣」及「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近代的社會中,生養孩子越來越不容易,在時間,金錢,精力上都需仔細規劃,不要讓妳自己及整個家庭生活失去平衡,也注意不要讓孩子得不到應有的照顧,這事妳自己要拿捏得宜。生男生女一樣寶,每個孩子有其獨特的資質及潛力,都應得到尊重及保護,要避免讓家人對他們有差別待遇,也避免讓他們被要求凡事都要得第一,好像他們從來就不夠好,以致影響了自信。再者,華人慣於用高壓的方式對待孩子,不免造成情感上的創傷及心理上的距離。當然,這些情況也少不得要妳在其間多排解,幫忙溝通了!

一個家庭裏上上下下有多少事情需要妳操心勞力,記得妳所面臨的挑戰越多越大,就該更用心的照顧經營自己。如同一棵樹,枝葉越是受到風吹雨打,妳的根卻要往下紮得越深越穩,如此才挺立得住。畢竟,若是妳撐不住了,對誰有好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