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容文 採訪

李衛民先生早年是一位專業的土木建築工程師。他在奮鬥了將近十年後,於1995年出售了自己的公司,並著手留意作其他的投資,卻暫時找不到合意的目標。

當時,他的第三個孩子即將出世,家庭成員的增長加上事業的膠著,促使他思考對於人生中的成功及滿足感是否應另闢蹊徑。在持續的思考後,他不禁捫心自問:「難道人生只有事業這回事嗎?」。這時,他想起自己十歲時曾對母親說:「我長大後希望作個生意人或者社會工作者。」。於是,他想到自己已經事業有成,應該到了人生的新里程──作個社會工作者來協助他人,盡己所能來貢獻社會的時候了。如此心意既定,他也在這年作了關鍵性的決定。

他投資了幾項資產來確保家人能有安定的生活後,於1998年加入了「美國愛家協會」。這是個致力於培養,支持及維護傳統價值觀及家庭結構的非營利機構。他表示:「家庭一直是我非常關切的議題。母親在我17歲時過世,讓我體會到失去家人的重大失落。從此,我更加關注家庭及良好家庭價值觀的重要性。」由於對家庭日漸衰敗和社會弊病(特別是青少年問題)日益增多的擔憂,李先生成立了「馬來西亞愛家協會」,並於2007年得到「美國愛家協會」總裁任命,擔任「愛家協會亞洲部主任」,與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台灣及中國地區的「愛家」負責人們一起攜手共事。

李主任對家庭服務的信念是:雖然還沒有強有力的實證證明,但他相信破裂家庭常常很容易促成問題少年。外面的世界是充滿挑戰,而且是相當險惡的,在孩子們的人生中,若缺乏與父母之間建立關係,他們便很容易從同伴那裡獲得錯誤的價值觀。

因為孩子們是很容易被影響的,父母們在孩子早年的時候,若能花時間幫助孩子們建立健全的價值觀,讓他們一生持守而受益無窮,這是非常明智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的!他提醒父母們必須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向孩子傳遞他們所教導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不能傳授的,而是要被繼承的,如果我們想要讓我們的孩子銘記什麼是好的價值觀,我們必須要實行我們所傳達的。如果你和你的孩子談論“耐心”,但是他卻看到你在路上發脾氣,那麼這勢必產生相反的效果。」

談到常見的“代溝”問題,他寧可稱之為“溝通隔閡”。作為年長和較為成熟的一方,父母們有責任去拆掉這個障礙。
他說:「溝通在各種關係中的地位,就像是身體中的血液一樣重要。如果我們能理解孩子的世界,並且談論他們感興趣的事物,那麼他們就有可能和你談心。你需要去了解他們的世界,以及作為孩子或是青少年的他們正面對的種種問題。」

「我們所處理過的案例中50%是關於婚姻關係的,一般情況第二位都是關於親子關係的,但有趣的是,壓力問題、憤怒(情緒)管理和焦慮症在去年取代了這個位置」
在未來三年,將會看到亞洲地區的“愛家”機構主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面:婚姻、親子教育和青少年問題。
「現在我們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努力把有限的資源來供應廣大的需要。不管怎麼樣,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愛家工作了13年之後,我們逐漸看到最初努力的果效。現在我們常收到一些感謝信,並能在大街上遇到一些人,他們會告訴你他們正將從我們的研討小組學來的經驗用於他們和孩子的關係中。一天結束時,這些都鼓舞著我們繼續向前。」

總之,他們盼望能影響人們生活的熱情正火熱燃燒著,他預見自己將要長久為此而奮鬥。「我從所作的這些事情上得到了真正的滿足,但是如果你問我對“愛家”的目標是什麼,我可能會說如果我們社會的每一個部分都意識到和願意去建立堅固的家庭,那麼我想那時我們的工作就完成了。」

(本文所用圖片來源於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