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吳慶宜 ■ 傅蕾改寫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是生命的子女,並渴求生命
你可以給他們肉體的寓所
卻給不了靈魂的家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未來
你無法造訪,甚至無法夢想
她終於明白,作為一個母親,心靈上的滿足應該來自丈夫、朋友,甚或信仰,而不是未 成年的子女。
九月的成都,終於有了一絲初秋的清爽。但曉雲的心情仍如平日陰暗的天氣,清爽 不起來。
從未離開過曉雲的獨女梅梅,秋天去了上海念大學。曉雲在欣喜之餘,感到深深的失落 ——那個在她視線內悄悄長大的、十分依戀她的乖乖女兒,突然遠走高飛了,讓她好不 習慣。多年來,女兒是曉雲的生活中心,女兒的成長是曉雲的生活目的,女兒的愛使她 心靈得以飽足。曉雲與女兒一向母女情深,總有說不完的悄悄話。自梅梅離家上大學後 ,曉雲常在女兒房間裡一坐就是半天,心裡空蕩蕩的。如果說她現在還有什麼生活目的 的話,那就是盼著女兒每週日的電話,盼著國慶大假女兒能回來一趟。
母親的失落
國慶日大假前的周日,女兒照慣例在晚上八點準時來電話,說她太忙,要等到元旦才能 回家。這個電話給懷著火熱期盼的曉雲猶如澆了一盆冷水,讓她失望得不知道說什麼才 好。女兒在那邊說“再見”良久,她才放下電話。那一瞬間,曉雲的世界熄滅了所有光 亮,無邊的孤單、失望與無助烏雲般地籠罩下來。她真想沖到上海去看女兒,可女兒那 麼忙,哪有時間陪她!再說,女兒每次打電話來,多半是她噓寒問暖,述說她一個人的 鬱悶和對女兒的思念,倒很少聽女兒談自己的學校生活和學習情況。當她問女兒的情況 時,梅梅總是用“還好”、“還行吧”這樣的簡短語句帶過去。女兒並沒有明確表示過 歡迎她到學校去看望她的願望。
冷靜想來,曉雲感到,梅梅既聰明又能幹,會獨自面對和適應新生活,倒是她自己,女 兒一走,不知如何是好。曉雲覺得自己可憐極了。
國慶日前一天,曉雲還是勉強打起精神到附近一家超市去購買節日用品——為了丈夫, 她應該把家佈置得有節慶的氣氛。就在排隊付錢時,她遠遠地看到她日夜思念的梅梅和 高中同學一起有說有笑地從超市的大玻璃櫥窗前款款經過。起先,曉雲以為自己看花了 眼,可真真切切的,那就是她的寶貝女兒!曉雲簡直不敢相信梅梅會回成都,而居然沒 有回自己的家!
委屈、驚訝、失意。曉雲沒有馬上叫住梅梅,而是眼睜睜地看著梅梅和她的同學親熱地 手把手,消失在人群中……
當晚,曉雲鼓起勇氣撥通梅梅同學家的電話。可奇怪的是,梅梅不願接媽媽的電話,只 請同學轉達說,星期天將會與母親在電話中長談。這一切,把曉雲弄得雲裡霧裡,不知 究裡。
到了星期六,曉雲意外地收到了梅梅的一封來信。
媽媽,請你原諒我
曉雲展開女兒的信,一字一句地讀了起來:
親愛的媽媽:
我知道我深深地傷害了您,這是我最不願做的,我對不起您!但是,媽媽,你知道嗎? 我不想回家。
記得我剛到上海時,曾整天想你、想家,常常捂被偷偷哭泣。畢竟,我們母女從未分開 過啊!但當我拿起電話時,卻不知如何向您表達自己的痛苦和無助的感覺。在家裡的18 年,我一向喜歡聽您講您的感受,您高興時我也高興;您下班回家煩悶時,我唱歌跳舞 逗您開心。您總是摁著我的小鼻子說我是您的“開心果”。作女兒的,能為媽媽分享樂 和憂,是多麼的自豪和滿足啊。可是離家上大學後,這種幸福生活也離我遠去,一種深 深的失落感纏繞著我,我感到孤單極了。在學校的平常日子裡,我最害怕一個人獨處, 因為我已習慣與別人分享樂和憂了,在家是與您,在校是與同學。可身邊的同學哪能與 自己親愛的媽媽相比?所以當我回到自己的世界時,我無法應對學業和人際關係的壓力 ,時常感到空虛寂寞。我一直在尋找問題的答案。
在我的記憶中,永遠都是關於我們母女相處的往事,它們溫馨、甜蜜,溫暖著我孤寂的 心;但同時,我發現我從未有過自己的空間,我從未確認過自我價值。因為長期以來我 的價值就建立在您的愛,您的情緒上。在家18年,我的生活就是照著您的指示去做,但 是我清楚那些不是我所要的生活,但我又不知道我要什麼——我看不清楚自己。在您面 前,我失去了獨處的能力,我不能像我的大多數同學那樣既能享受在人群中的快樂,也 能享受獨處的樂趣。
我想對您說,媽媽,我已經18歲了,正是法定成年人的年齡,我必須找回我自己。
現在我開始記日記,每天將自己的心思意念記下來。我以這種方式學會與自己相處,更 清楚地認識自己。我這樣做已經有一個月了。
在我的日記裡,我記下了對您的思念,離家的失落感、無助感,獨處時的焦躁以及擺脫 老往人群中紮堆的習慣時的內心的掙扎。
寫到這裡,媽媽,您明白了吧,我目前正處於一種特殊時期,我的心緒還沒完全理清, 情緒還沒完全穩定。所以,我怕回家與您親近談天,等我返校時,會再陷入失落感和無 助感中去。媽媽,請您原諒我所做的一切,我完全明白這一舉動是如何刺傷您的心。但 是媽媽我必須長大,我必須找回我自己,否則,我不能在這社會中站起來,活下去。請 您給我一段時間和一些空間。
媽媽,在我人生最痛苦陰暗的日子裡,有一種超越人間的愛在光照我,那就是上帝,那 是同我一起回成都的同學告訴我的。當然,我不清楚為什麼上帝會愛我這樣無助軟弱的 人,我只真切地感受到這位至高者在引領我去發現自己,肯定自己。媽媽,我多麼想有 一天您也來認識他。
媽媽,不管怎麼說,我愛您,我的心永遠向您敞開。相信您一定會諒解我的。
女兒 梅梅上
尋找專業輔導
女兒的來信,緩解了曉雲內心的傷痛。曉雲一邊讀著女兒的信,一邊喃喃地說:“對不 起,女兒,我誤解你了!不過,我也想弄清楚,對自我的尋找與和母親親近有什麼關係 ?”
在無法自解的掙扎中,曉雲決定尋找心理輔導的協助。
在專業輔導師面前,曉雲仔細回顧了梅梅的童年和她與梅梅之間的母女關係:
梅梅自小是個乖巧的孩子,非常懂得看人的眼色,知道人的心意,特別會討人的喜歡。 曉雲因為自己與母親的關係疏遠,一直嚮往親密的母女關係。所以,自從梅梅出生後, 曉雲就把生活的一切目標鎖定在自己和女兒建立親密的母女關係上。當梅梅還在咿呀學 語時,曉雲就開始與她分享很多她自己的感受了,而梅梅的小臉上也有生動的回應。隨 著梅梅漸漸長大,懂的事越多,曉雲與她分享的事情就越豐富,範圍就越大。到梅梅十 多歲時,她們幾乎無話不談,親密無間。在這個過程中,曉雲的丈夫一直忙於事業的發 展,常常不在家,女兒成了曉雲世界的中心。為此,曉雲很滿足,因為她所設定的生活 目標實現了。
曉雲是個稱職的母親,她對梅梅照顧得無微不至,從不打罵孩子。但她像其他的中國母 親一樣,不會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 ,她很怕孩子對她不喜歡,或生氣,也不會接受孩 子對別人,尤其對家人的怒氣和怨氣 。所以,敏感的梅梅從小就壓抑住自己的負面情 緒,只將開心的事情告訴媽媽,不知不覺地,她的生活也以母親為中心了。
描述到這裡,曉雲長歎了一聲:真沒想到,自己對女兒的愛以及引以自豪的母女間的親 密關係,會阻止女兒的成長,會剝奪女兒的自由和快樂。梅梅只能稱為曉雲的密友,不 能稱為她的女兒。她們之間沒有像正常的母女關係那樣有個漸漸分離的關鍵時期 ,這 也難怪梅梅一離開母親就會如此失落。
看到曉雲找出癥結,輔導師進一步指出,曉雲在精心建造親密的母女關係時走入了一個 誤區:當她滿足女兒依賴母親的需求時,同時也在女兒身上去滿足自己感情的需要。這 種彼此依賴的鎖鏈,把她們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最後,輔導師給曉雲指出一條突圍之路:對於一個個體的生命而言,其心靈上的滿足, 應該來自丈夫、成年的朋友,甚或信仰,而不是來自未成年的女兒。
幾次懇談,讓曉雲豁然開朗。她提筆給女兒回了一封信:
女兒,媽媽錯了
梅梅,我最親愛的女兒:
當我寫下最牽動我心的一行字時,你能想到嗎?你現在的媽媽已經不再像以前了——簡 單、固執、狹隘。當你回到成都卻回避我時,我曾經因為你的“絕情”傷心過,並不知 所措,於是我就去求助一位心理輔導師。之後我才理解你為何這樣做,從而對自己,對我們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整個家庭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在這封信中,我最想對你說,梅梅,媽媽錯了!是的,媽媽從來沒有停止過愛你,但是 ,媽媽卻太早把你當大人,太早去依賴你來滿足我的心靈需要。我所精心營造的親密關 系佔據了你全部的生活空間,剝奪了你慢慢獨立、自我成長的過程。這種母愛何等自私 !梅梅,你真是個聰明的女孩,你比我先意識到這些。你正在努力尋找與建立自我,這 正是你走向成熟的標誌。這個過程也許很長,也許會有挫折,有反復,但媽媽堅信你會 成功的。給我很大幫助的輔導師近期會跟你聯繫,她會盡最大努力幫助你。
梅梅,媽媽和你一樣面臨著同樣的功課。媽媽也要成長,也會努力去做。一想到你曾經 經歷了那麼多痛苦,媽媽很內疚。媽媽應該請求你的諒解——媽媽的無知影響了你的成 長。慶倖的是你先覺醒了,雖然是以一種“絕情”的方式表達出來。這不僅沒有抹去我 們之間的母女情誼,反而為我們成為真正的朋友提供了契機。
謝謝你的來信,謝謝你是我的女兒,願我以無私的愛永遠愛你。
永遠愛你的媽媽
讓孩子安心離巢 曉雲的故事在現實中很有代表性,大部分母親都有類似的心路歷程。如何順利度過子女 長大離家的空巢期?這是一個很多家庭都會面對的問題。曉雲在面對“空巢期”時,經 過失落、痛苦、掙扎、尋求,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最後明智地放飛孩子,讓孩子自 己去找回自己。而曉雲與梅梅的兩封信也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上個世紀中期,有一個叫卡利爾·吉布蘭的教育家寫過這樣一首詩: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是生命的子女,並渴求生命
你可以給他們肉體的寓所
卻給不了靈魂的家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未來
你無法造訪,甚至無法夢想
願天下的母親們,能順利度過“空巢期”,在孩子離巢時,留下的不是孤獨的身影和寂 寞的心,而是日益更新、豐富多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