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蘋果
我有兩個兒子,老大正值許多父母頭痛的青少年期,老二則還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學生。
現在的孩子由於從小男女同班、同校,在異性相處上已不像我們過去那麼尷尬、彆扭;又由於大環境太過於強調「性」,對兩性關係產生了許多模糊和虛幻的憧憬。
當我發現青少年兒子開始喜歡結交女朋友時,我默默地在一旁觀察,心中著急,希望有機會可以和孩子談談兩性話題,但總是找不到適合的切入點。幸好孩子參加教會的青少年團契,有時會安排兩性關係的演講與討論,多少教導了他一些健康的兩性觀。
失戀的滋味
然而,真正的學習卻是當他與交往的女朋友感情觸礁時。
暑假期間,兒子和教會裡的一個小女孩走得很近。不久,因為女孩父母的強烈干預而終止,過程裡,女孩家長在言語上帶給我們和孩子很多傷害。這個挫折深深中傷孩子的心靈,但是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和他談談男女交往的話題,也藉機和尚在小學低年級就讀的么子討論結交女朋友的適當時間,讓他們了解,大學三、四年級是我認為比較適合結交女朋友的時機。這個經驗讓我發現,不要等到孩子青少年時期才和他們討論兩性話題,及早讓孩子了解兩性交往的的界限,當他們面對此一課題時,心中自有分寸,也有所預備。
「危機」就是「轉機」,當我們用正向的態度去積極處理孩子的感情傷害,彼此都從中學到寶貴的功課。
首先,孩子看到,和異性交往是會和彼此的家庭產生關聯的。由於對方家長比較屬於「威權式」的父母,和我們的家庭比較起來,兒子感受到我們給予他的尊重和自主。這個難得的經驗,使我們和孩子的關係加分。
其次,我同情他的痛苦,和他分享自己的失戀經驗,並告訴他,在大學三、四年級才有深交的女友比較恰當,因為那時彼此個性較成熟。且讓他了解,交往中的男女雙方家庭彼此是否融合的重要性。我告訴他,媽媽不僅要為他未來的妻子禱告,還要為未來的岳家禱告,對我來講,這是一個重要的提醒。
最後關於兩性之間的界限問題,我預備找機會和他對談。但在和他對話之前,我很認真地尋找可以參考的資料及一些專家的數據,並且決定在過程中絕不批評他的想法。
與孩子談情說性
找了一個合適的時間,我預備好吃的點心,幫助我們的談話能夠在輕鬆的氣氛中展開。我預備了磅秤,從他現在的體重、身高、智力等慢慢切入兩性關係。談話中發現,他對於兩性關係知道的不少,並非想像中的無知。我們談了很多,孩子對兩性交往的想法大致如下:
1.在路上看到相同年齡的男女親密走在一起感覺是:很羨慕,但不干我的事。
2.若自己有女朋友,會有滿足的感覺,認為有女朋友的好處是:有真心了解我的人、可以談心、有人喜歡並關心我。
3.青少年與異性的肢體接觸尺度是牽手、相擁、相吻均可,但要因人而定。
4.有心儀的對象時,會採取較積極的方式表白,如:直接面對面說、不斷暗示或找朋友代為傳達心意。如果有異性向其表白,處理方式要看對象而定。
5.如果表白失敗,處理情緒的方法是向好朋友訴苦或發呆。和對方是否繼續作朋友則看情況。
6.中學生交男女朋友的看法是,只要不影響課業即可;但是認為這方面的知識嚴重不足。
7.對異性的態度是好奇、想親近。認為結交異性較成熟的年齡是18~20歲,或20歲以後。
8.認為適婚年齡是26~30歲,或35歲之前,有好的經濟基礎再結婚。
從孩子的分享中,我了解他許多觀念是健康的,也給予肯定。並藉機詢問他和剛分手的女友間有無親暱動作,他很誠實地告訴我,我諒解他只是想學大人,並告訴他,雖然他們的交往場所都是在人多的地方,但是親暱行為會帶來化學變化,有可能越過交往的尺度,而他們的年齡離結婚還很遠,難怪女方家長會強烈反應,換成是我,也會緊張、不安。
我把所收集的相關資料跟他分享,讓他了解男女交往在社會、體膚、感情、性的層次上有所不同,分手後的傷害程度也不同,並強調安全交往的重要。這次的對談,幫助我了解孩子比我想像的成熟懂事,也向他表達此次對談的寶貴。
其實,兩性互動的學習關係一生的幸福,是成長的一部份。身為青少年的家長,在這方面的陪伴應重於干預。陪伴中,可以引領孩子的方向,學習為自己的行為做決定。
(轉載自台灣愛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