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都喜 著
在肯塔基州一個僻靜的小村莊,年僅十四歲的卡尼‧麥可向一群圍成一圈正在禱告的青少年開槍,殺死了三個可愛的孩子。
怒從那裡來?
是什麼理由造成我們今天的青少年會用如此兇殘的暴力來對付他們的父母,師長以及同學呢?到底我們的文化在哪裡出了問題?
許許多多的原因以及療法紛紛出籠,只是大半是以掩蓋的方式去堵住爆發的管道,並沒有認真的去探討危險的根源。根據一些科學方法的探索,加上我個人的研究以及我與無數青少年互動的經驗,理出來了一些最通見的現象,大致如下:
- 今天的年輕人約有半數生存在父母離異的陰影之下。
- 約有六成三的家庭,父母兩人必須同時出外工作、以謀生計。
- 青少年平均每天有三個半小時是一人獨處。
有太多的孩子被迫接受孤獨以及憤怒,我因此深深相信,他們心裡有個疑問,為什麼他們認為父母,或所有的大人與他們脫了線,而且疏遠了十萬八千里呢?
接上線的疾呼
不久以前,一個非常聰敏的基督徒青年,名叫丹尼,他向我傾訴了一些足以代表大多數青少年的心聲:「有些時候,我覺得是如此的孤寂,好像完全沒有人關心我,我父母親活在他們自己的世界裡,而我卻有我的天地。我知道,聽起來似乎很不通,因為我一則希望他們不要煩我,但另一方面我又渴望能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份。」
如果我們想與孩子有親情關係的連接,更要有愛心親身去作,我並不是說要衣著像他們,言語像他們,或連音樂都改聽他們的,而是說要察覺到發生在他們生命中的種種,以及他們是如何面對或處理的。在我們的孩子的世界裡,我看到了四種不同的特質。
特質一:情緒起伏的世界
你很容易看到青少年某一天處在情緒的最高點,猶如站在世界的最高峰,但可能隔天就跌到谷底,似乎是被壓在千斤重擔下掙脫不掉。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這種忽高忽低的經歷,只是青少年的起落較為頻繁而且更為激烈。我們務必要有敏銳能力去洞察他們情緒的變化,才能幫助他們去對付那些喜樂與傷痛。
特質二:矛盾衝突的世界
為了要尋找自我以及自立,他們正在其中掙扎,孩子們多麼渴望著去小試他們的翅膀,只想看到底可以飛多遠,他們一面盼望能有個獨特的自我,但是另一面又希望能融入在一個小團體裡,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的學生會加入一些俱樂部、小組、團契,甚至組團結黨,更有時候為了要融入某一個小團體,贏取這一小群人的認同,犧牲一些自我也在所不惜。
這些早期的尋找自我與自立的試飛就可能製造出一些與他們父母之間的緊張與矛盾,我們必須要學會如何當孩子在追尋更多的自由及獨立之際,如何去化解那緊張關係,剔除那炸彈上的導火線,並且還能維持與孩子的連線親子關係。
特質三:性與愛的混淆世界
孩子最常問我的就是:「我怎麼知道我真的在戀愛了?」我們現在是生活在一個定義模糊的世代裡,許多孩子認為刺激的性關係才是最親密的愛的表徵的錯誤觀念之下成長,這個混淆了的觀念就會導致情緒上的斷線,如果要想他們與他們的父母重新恢復親子關係的連線,這正巧的是教他們明白真愛與世俗一般所謂的愛不同之處的最好時機。
特質四:性壓力的世界
急速又劇烈的荷爾蒙的變化,使得這些處在尷尬年紀的青少年孩子在心理、社交以及情緒上有著很重大的影響,高亢情緒以及荷爾蒙的壓力、再加上又低又弱的自律就形成了如災似難的組合,這個時候要青少年去與他們的父母維持連線的親子關係,接受他們擋門把關的愛,倒不如去向性壓力屈服投降,反而容易多了。
親子關係連接點
讓我們來探討幾個親子關係的連接點:
有時即使我們已進入了年青人的世界,可以提供他們一些引領或指導,但是如果沒有在事先與他們先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的連線,到頭來總是引起不少的抗拒。然而,什麼是連線點呢?
接點一:認同。感情豐富的年青人們對他們父母親所發表的看法都是「他們不了解我」。當孩子說你不認同他們,自然的他們就不會與你接上線,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認同他們,儘管你不完全了解他們,仍然要去肯定他們的感覺。
接點二:接納。接納就是去接受一個人,他/她是如何就全然接受,完全不去計較他/她的作為或成就,當我們接納我們的孩子,我們真正能給他們的實際就是安全感。
接點三:激賞。接納是穩固關係的基礎,激賞就是房角石。接納是說明孩子是個怎樣的人是件很重要的事,激賞則是肯定並重視他們的表現。孩子的作為我們當然給予讚許,而對他們的努力以及堅持也必須給予肯定。
經歷這個連接
以上三個連接點只是一個起點,當然還要加上愛,把自己給他們並負起責任,這樣不僅可以預防脫線以及疏遠,造成諸多對孩子生命的傷害以及疼痛;同時,我們藉此也傳授他們一個強而有力的真實感、安全感、重要感、可愛感以及責任感,這些就會裝備他們成為一個健全兒女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