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維仁
除本期所述外,前兩期已分享“誰該爲外遇負責”,“什麽是外遇”,“外遇三成份”,“如何面對外遇風暴”,“外遇的類型”,“男女對外遇反應的差異”,“受傷者的心路曆程”,下期尚有“ADCD的棋局”及“療傷三要素”等實用原則分享,請拭目以待。
外遇八謬思
許多人對外遇有不正確的觀念,以致在自己面對外遇風暴或幫助外遇中的不忠者、受傷者、第三者時,發生許多偏差。以下要澄清八個有關外遇似是而非的“謬思”(Myth)。
◆謬思之一:大家都這樣,我爲什麽不可以?這世上很多人不忠,很多人有外遇,所以我也不需要那麽老古板,我也可以放膽玩一玩。
這其實是不正確的,根據前文一些經嚴格學術調查所得到的統計數字,可以看到大多數人都沒有外遇,尤其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外遇的機率更低。
◆謬思之二:外遇的對象一定比原配更漂亮、更性感、更能幹、更有吸引力。
不見得。我見過的外遇對象常常在許多條件上都比不過原配,可能只是因爲那時外遇者心中有某些特別的需要,正巧被第三者觸摸到。例如一個能幹又漂亮的太太會把家理得很好,卻缺乏楚楚可憐的嬌弱,使先生覺得無用武之地。
男人什麽時候最容易掉入陷阱呢?就是當他們覺得在家裏沒有受到尊重,而在外面卻有一個女孩那麽崇拜他、需要他,那種感覺常會使男人沖昏了頭。
◆謬思之三:外遇會發生,被背叛的一方一定也有錯。
心理學上發現人常有“責怪受害者”(Blaming the Victim)的傾向。通常在外遇發生的時候,別人就開始有意或無意的質問原配,例如:“你先生會有外遇是不是因爲你太潑辣?”但是世上有很多潑辣婦人的先生並沒有外遇,所以太太潑辣並不成爲先生非有外遇不可的理由。
外遇是自己做的選擇,許多外遇者只不過想找一個合理化的借口來減輕自己的罪惡感,也有些人想藉此來洗原配的腦,讓原配不再幹預他,外遇並不見得就是原配的錯。
◆謬思之四:有外遇一定是因爲不忠者不再愛自己的原配了。
這也不一定。人的心理常常很矛盾,很多人在發生外遇之後想要找理由來說服自己,減輕罪惡感,就告訴自己:我一定是不再愛他/她了。
事實上,夫妻之間有一份攜手共度的恩情存在,當人昧著良心的時候,他必需努力壓抑,刻意不讓自己去看那份恩情。所以在輔導外遇個案的時候,如何讓那仍然存在的恩情被重新喚醒,是治療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份。
其實,這時候出軌者往往還愛著自己的配偶,只是不小心陷入外遇裏,而第三者因滿足了他的某些需要,使他無法自拔。兩邊都愛,兩邊都放不下,無法做決定,非常的矛盾和痛苦。
◆謬思之五:外遇對瀕臨垂死邊緣的婚姻關系是有活化作用的。
有人潛意識中希望借著外遇的刺激,使日漸枯萎的婚姻活化過來,但這種想法是非常危險的,因爲事實上,除了少數的例外,外遇會使大部份出了毛病卻不肯求醫治的婚姻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外遇能使原來有問題的婚姻更易破裂,它很可能就是摧毀婚姻的最後殺手。
有些人以爲,不忠配偶和外遇對象結婚後可以過得更快樂。然而,真是這樣嗎?根據臨床統計資料顯示,事實並非如此。有些研究數據指出:80%的男性和外遇第三者結婚之後,後悔他離了婚。一般來講,外遇者離婚之後大多會與外遇對象散夥,不一定會去嫁或娶第三者。
據統計,只有10%的人是在和配偶離婚後真的和第三者結婚的。出人意外的是,在那些事業上頂尖成功的人中間,只有3%的人會休了原配去娶第三者。
這些統計數字也可以提醒第三者不要活在幻夢之中,事實上,和第三者結婚,離婚率只會更高。剛開始時當然會有一段很甜蜜的時光,但雙方都會在潛意識中估量:我到底是做了理智的決定還是錯誤的決定?爲了愛你,我到底付上了多少代價?
男的會想:爲了離婚我犧牲了自己一半的財産,還被戴上不忠者的帽子,從前我覺得自己是個好人,現在一天到晚譴責自己。如果再加上與新太太之間有了沖突、矛盾和壓力,覺得獲得的支持與浪漫逐漸降低的時候,就認爲對方不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了。
女的也會想:我其實可以嫁給別人的,爲什麽要爲了你,一輩子背負這種罪惡感?而且結婚之後並不如想象中那麽好,于是一些潛在問題的種子就慢慢地發芽。所以和原配離開之後再和第三者結婚,並不見得就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謬思之六:人對性的需要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在外面得到了性的滿足,回家後性的需求就減少,所以一旦有外遇,而回家後逃避房事,配偶一定會發覺。
事實上並不一定。人是很奇怪的,很可能因爲在外面和別人有了性關系,回到家對性的需求更大。這是深度心理學上的一種現象,很難在短短篇幅中說得明白。並不是說,在外面吃飽了,回家就不用再吃,有時是外面的東西挑起了你的食欲,回家更想再吃。所以按性的需求來判斷有沒有外遇是不准確的。
◆謬思之七:一個人如果能在情感和性生活上得到滿足,就一定不會有外遇。
這些話忽略了人的軟弱和劣根性。我認爲:任何人,無論他的修養多高,靈性多深,如果沒有上帝保守的話,一旦碰到對他最具誘惑的環境,人人都有可能會失足,摔入外遇陷阱中。
所以我認爲每個人都需要仰賴上帝的恩典和保守來逃避魔鬼的誘惑,對人性的軟弱都應當保持警惕、懂得提防。當然夫妻婚姻生活的品質愈好,發生外遇的機率和危險性就會愈小,這是相當正確的。
◆謬思之八:發生外遇,到最後必定會以離婚收場。
這也是不一定的。外遇是個病征,就像是一座大冰山突出海面的那10%,可由此發現埋在水面下的病根。如果懂得利用這個危機,針對婚姻問題來尋求調整改進,往往可以使危機化爲轉機。
我和美國許多從事婚姻治療的同事們,都看過不少夫妻在經過雙方努力之後,從外遇的情況中起死回生,而擁有比外遇之前更好的婚姻。所以,發生過外遇風暴的夫妻仍然是有希望的。
醫治需要時間
我常說成人的愛情關系(包括外遇關系),與嬰孩出世後三歲前和母親之間的關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爲人在戀愛時常會退化到兩、三歲時的心理狀態。
想想看,一個孩子很愛媽媽,在媽媽必須要出去時,孩子心中産生“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覺得被拋棄而痛苦、忿怒,等到媽媽回來時,許多嬰孩起初會表現得出奇的乖。可是等到確定媽媽會留下來不走時,往往就需要把過去受傷的感覺表達出來,所以此時嬰孩就變得很情緒化,他可能會打媽媽、生媽媽的氣,不知不覺的要以處罰媽媽、推開媽媽,來試驗媽媽是否真正愛他。
一直到媽媽能了解並承受、包容這些怒氣之後,他覺得媽媽的確是會留下來繼續愛他時,他才在潛意識中真正得到醫治,經過這個重要的測試過程之後,二人方能進入穩定美好的互動關系。
這現象不止發生在父母親與嬰兒間,也常見于熱戀中的情人與剛被領養的孩子與養父母之間。外遇的恢複過程和上述現象有極相似之處。我常見受傷的一方在不忠者回來的初期,相當平靜、理智,但過一陣子潛意識中就開始要去試驗不忠者,有時會無理取鬧地看他是否已真正悔改,真正愛自己。此時若不忠者能疏導自己內心之負面情緒,從專業輔導尋求支持,然後以耐心、愛心真正去接納、傾聽與體諒被棄配偶心中的傷痛,受傷者就能開始重新真正的信任不忠者,然後二人也才能進入更高層次的醫治之中。
本系列文章共四篇,由簡海蘭整理自錄音帶,黃博士親自校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