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nley John 著 ■ 吳美貞 譯

在一個人所週知的網站Youtube上有一項”Do you know? (你知道嗎?)” 的網業(www.youtube.com/watch?v=pMcfrLYDm2U)。這個網站是由一位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位教育家Karl Fisch 所設立的,目的是促使大家關注錯綜複雜的網絡,為我們的社會所帶來的迅速和複雜的改變。

Fisch 指出,在西方各行業中,勞動力正處于急遽的變化中,今天一個畢業生到他三十八歲的時候,大概已轉換了十至十四份工作。在一個公司裡,四個人中就有一人在這公司工作未達一年,而有半數的員工在其工作崗位上作不滿五年。因科技的發達促使新公司不斷的成立,提供新的工作機會的現象,其變化的速度是前所未見的。Fisch 推測到2010年時最熱門的前十項工作在2004年是不存在的。因此,他鼓勵教育界要預備學生面臨科技的新領域,所帶來的一些嶄新的工作,來解決一些尚未人知的問題。

在資訊方面, Fisch 說就在今年內,全球的新資訊詁計要比過去的五千年還多。我們可以看到在Google網站上,平均每月就有超過27億(2.7 billion)次的資訊!還有,每天有3000本新書出版。在科技資訊方面,每兩年就增加一倍。這正意味著一個大一學生所得到的科技資訊, 在他大三的時候就變得過時。面對這些統計數字,我們就知道現今變化的速度和其複雜性是前所未有的。

工作要求的劇變,新興的工作,和科技的發展都需要工作人員不斷地學習和創新。各行業和經濟環境都不允許工作人員的技能,單單勝任目前的工作。這倍增的改變,要求人不斷努力奮鬥自學而進入新的領域,得到的資訊都需靠個人努力評估,過濾並加以適當應運用才能保持領導地位。資訊再也不只屬於研究部門。將來的需求是創新知識,對知識財產的重視將勝過物質財產。人若故步自封,只會變得脫節。

為學生量身訂造課程
這樣的需求將驅使教育系統再次擬定創新的方法和目標。教育界需要像網絡科技般來一個大躍進,這創新的科技既可省錢,又能省時。每人都在自己的工作中,在不同的大環境中學習,怎樣運用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和開展新的機會。高瞻遠矚的George Kubik 說:“為造就就業人材,所有課程都應符合他們的需要,和適用而量身訂造 …”這裡的要點是給學生量身訂造,使他們將來可成為自我推動的學者。

任教于University of Minnesota 大學教授A.M. Harkins 更把孩子跟成人共同解決問題的方法加入教育模式裡。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總裁H.Song 延伸這概念,他指出,“要做成功的老師…人際關係(要點是在互助互愛)將會成為課程的核心。這是使人能達成共識的主要條件,從而推動人的熱誠,維繫一股共同的力量來達成人類的生命目的。但這教學方法卻因人而異,這將帶給現今的傳統教育體系一個很大的挑戰。

Y.C. Cheng認為再創新教育是需要人們在全球化,本土化,個別化的環境下學習,因此他們必需具備“洞悉環境的智慧”。全球化需要跨國跨文化背景下的資訊和學習,網絡和遠程教育科技都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這部分需要的科目包括科技,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和文化研究等。本地化是指活學活用在本地的環境文化價值中,如用在社區互動,學校和工商業界的合作上。最後,個別化是需要把資訊和教導的方式,隨著個人性格和需要,而定出目標和所需付出的力量。這才能使自發進取的學生配合他們終生學習的態度。

你可想像,這再創新教育方式提案和計劃既是重要,也會給現今教育界帶來極端的改變。因這改變的需要已經存在,為迎合這需求,致全力專注于創新的改變是不能少的。

父母的責任
網絡世紀始源于網絡的本能。它可成為大眾的傳媒和交流資訊的媒體,它給家庭,特別是父母帶來挑戰,但也帶給他們更多的教育資源。首先,父母是最合適的人選來訓練及指導子女上網尋找有利孩子的教育資訊,但父母也要同時保護子女不陷入網絡的潛在危險中,使子女在這資訊氾濫的世界裡,把持自己的原則和技巧,凌駕于這千變萬化的網絡世界之上。父母是建造和影響子女品格的最佳人選。

以家庭為學校,父母為教師已不是什麼新的觀念,在過去歷世歷代本就如此。只是到了十九、二十世紀, 教育孩童的職責才轉移到私立和公立學校的教室裡。但是,現在有一明顯趨勢, 就是父母回到老師的角色,家庭成為學習的中心點。這就是家庭學校運動帶來的改變。

最近,在美國大概有1.9至2.0 百萬留在家中上課學習的學生。這數字每年增長 6-8%,帶來了教育界重大的改革運動。但這不單是一個運動,它帶來的影響更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舉世著名的Webster字典編撰人Noah Webster曾說:“若父母能教導子女事事有原則,有節制,他們就是子女的守護天使,給社會最大貢獻的人。”

譯自Education and the Internet – Age Family 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