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瑪莎‧米恩斯 著 ■ 蘇杭 譯

病態互依症的又一個明顯特徵就是想要通過緊緊抓住自己的配偶來控制現狀,不計後果。有一本講懼怕心理的書可以成為這種病態互依症患者的行為準則。這本手冊的原則就是教我們要控制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免丈夫損害到我們的安全、經濟和家庭的名譽。但是,我們的信仰在哪裡?懼怕心理抵消了我們的信仰,控制阻擋了禱告的威力。甚至有些女性寧可讓自己和孩子們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之下也不肯放棄她的控制,還得讓別人來冒險尋找她家可怕的秘密。西雅圖地區有個叫吉寧的婦女曾經給一個廣播電臺打電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

過去的十八年間,我的丈夫一直沉溺在色情和性中不可自拔,感染艾滋病毒達十四年之久。我們之間當然不可能有性生活,他就自己看色情雜誌,還閱覽色情網站。儘管我知道我不該再維持這個婚姻,也不該讓孩子們看到這種狀況,但是我離不開這個家。大家都會知道。另外,我也不願意讓我的孩子們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裡,因為我就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

像吉寧這樣的婦女往往是從她幼年的生活經驗中學會了這種控制,而吉寧的問題很可能也是由於破碎的童年生活所致。海倫的生活也被丈夫搞得一團糟。由於丈夫是一個基督教領袖,被別人知道內幕將在信仰上付出很高的代價。

我丈夫是個牧師,我們結婚二十六年了。十九年前我發現他開始有外遇。為了避人耳目,他最終辭去了牧師的職務。他不分場合地跟女人調情——在商店裡,在朋友家,甚至在我們同去的教會裡。現在他成為一個傳道人,常常出門在外,但是坏名聲始終緊緊地跟隨著他。我非常痛苦,也曾經離開過家,但是我害怕一旦真的離開,會斷了我的經濟來源。

放棄丈夫對海倫來說將是很大的代價,她的經濟來源要依靠丈夫傳福音而獲得。由於她的丈夫非常有名,喪失寶貴的友誼和教會的支持將直接影響到海倫生活的核心。正如南茜葛魯姆所言,“放棄丈夫所造成的損失太大了,而留在家裡做一個管家婆,即使有點像是對丈夫的開恩,也似乎是比較好的選擇。既然後果會變得如此可怕,為什麼不事先警告、避免危機,同時處理好情感上的弱點呢?病態互依者的控制不會是希望製造災難吧?”

關係的隔絕
就像我們所聽說的大多數婦女一樣,吉寧和海倫都生活在一種情感隔絕、被丈夫某種不可言傳的秘密行為所捆綁的境況中。面對這些事實並且公諸於眾就等於承認她們的生活失控,說明她們不會有效地經營婚姻。於是她們會戴上面具,以維護一種“常態”的幻覺。似乎一切都要靠這種常態。由於戴著面具,所以病態依賴配偶的人生活在與人隔絕的空間,不僅是因為不願讓人們發現家裡的秘密,而且他們將不再需要任何人了。我還清楚地記得當年我第一次婚姻時的誓言。

很多年前,我的生活看起來與現在完全不同。十八歲結婚,二十歲生孩子,緊接著我發現我們的夫妻關係出了問題。我的反應是經典的病態互依觀念。我把夫妻間所經歷的一切痛苦都歸罪於他,而且對我身邊的每一個人發洩我心中的憤怒。多年來我都禱告祈求上帝幫我改變丈夫,我以為那是上帝的意願。當我感到上帝並沒有按照我的時間表來改變我丈夫的時候,我就開始努力地控制和操縱丈夫。但是那樣做卻把事情弄得更糟。

終于有一天,我的心力用盡了,感情榨乾了,我無言地宣佈了自己感情的徹底獨立。我的宣言是如此地莊嚴。站在北加州我家的客廳裡,我堅決地將那個內在的我冰凍起來,讓它變得又冷又硬,讓誰也無法傷害我。我並不是要將上帝完全鎖在心外,為上帝留下一條縫。但是,上帝無法溫暖一顆零度以下的心。雖然不是有意的,我還是將上帝鎖在心門之外。我知道,這樣做的人並不只我一個。

當我們決心不再對任何人解除警戒,就會拒絕別人來滿足我們心靈深處的渴望。當然,把感情的穩定性建築在自信無人能夠讓我們失望的基礎上,也是不明智的。人終歸是人。我們需要用他人的意見和行為來奠定穩定的情感和自身的價值,因為我們已經被造成了需要愛情關係的人。上帝創造夏娃是因為亞當感到孤單,他們無論在伊甸園裡面還是外面,都分享雙向的相互依靠的關係——彼此需要對方。

承認自身的問題
愛情關係並不能保證我們內心深處對愛和接納的渴望被滿足。上帝的力量隨時可以幫助我們,但是我們必須能夠坦白地承認自身的問題。當我們掩蓋、壓制、照看、孤立自己,或者宣稱情感的徹底獨立時,就是在用自己心中的懼怕來作繭自縛了。

聖經中有句話說:“上帝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我們需要在心中有很大的容量,具備這三种能量,纔有能力應對自己丈夫的不健康行為。只要我們真正將自己交給上帝來管教、關照,我們就一定能夠真正地體現上帝的全能和大愛。

選自《在同丈夫的秘密戰爭之中生活》,Marsha Means (瑪莎 米恩斯)著,1999年貝克圖書出版社出版,版權所有。瑪莎‧米恩斯和她的丈夫派特在華盛頓州西雅圖主持一個廣播節目,叫做“燃燒的愛”。另外,他們還有一閒特別的工作室,也叫“燃燒的愛”,專為那些由於工作狂、揮霍無度、嗜性如命、婚外戀等等發生婚姻危機的夫妻提供服務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