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汀 著 ■ 謝美琴 譯
小周在聚會中老是焦慮不安,如坐針氈。看電視時搖控不離手,不時轉換頻道。他無法忍受等人的時刻,排隊于他是大難臨頭般的難受。讀一本書?開甚麼玩笑!他的心早已飄得不知去向了。老金被朋友戲稱是心不在焉、少一根筋的教授。他聰明過人,但偏偏亂無章法又健忘。他常隨心所欲停下手邊的工作,要他正正經經完成一件事,簡直難如上青天。
莎莎更是離譜,容易分心又常心緒不甯。她常為雞毛蒜皮事搞得雞飛狗跳,連例行公事都做不好。她想集中精神聆聽別人的話語,無奈老是魂游象外,拉不回來。此外,任何小小的挫折或憤怒都會激發她更大的怒氣,一發不可收拾。
這些成人是患了失序症,抑或他們只是瘋狂世界中的芸芸眾生,不足為奇?雖然我們不能從上述簡短的描述中有所分辨,但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和易衝動的確是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的典型特徵。
有這類失序現象的成人在他們的思考能力上呈現出一種慢性的傷害,足以影響他們在學校、工作或社會關係上的能力與表現。他們往往力不從心、健忘、欠缺組織能力。衝動、活動過量、不專心和易分心是他們共同的寫照。
根據專家統計,百分之六到八的小學生具有ADHD的某些症狀。然而,注意力不集中並非只是兒童期的專利。最近的研究發現,百分之五十到八十的孩子邁入青春期及成人期仍繼續存有這些症狀。迄今約有高達五百萬的大人具有ADHD現象,與兒童期的症狀相去不遠。不過,孩子的過動程度在進入成年期後會有改善。而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及分心的特徵依然存在。
報告也顯示ADHD成人在很多方面面臨較大的考驗,諸如學校的表現、思考技巧、社會技巧、法律問題,甚至發生交通事故及拿到超速罰單的機率更高。
ADHD的症狀和徵兆
ADHD的症狀大體歸納成三大類: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
1.注意力不集中:細節上的疏失、無心之過、遺漏東西、有始無終、無法專心聆聽、注意力隨境轉換、組織能力弱。
2.活動量過多:焦慮、坐立不安、緊張、身體常活動、奔跑、登高、爬梯、持久的運動過份、難以完成需在安靜環境裡做的事。
3.行為衝動:常搶答、話過多、隨意說話、沒耐心排隊或按順序等候、易打斷或干擾別人、不能對社會規則做出恰當反應。
心理諮詢員觀察到ADHD大人的現象繁多,包括人際關係差、低自尊、低成就、經常性耽擱、易厭煩、沒耐心、追求刺激、抗壓性低等。此外,他們也常有與家庭史息息相關的情緒起伏、憂鬱、衝動及成癮行為。
雖然ADHD的大人在行為上有諸多缺憾,但絕非一無可取。他們在許多方面上表現出豐沛的創作力、敏銳的觀察力,既有才華天份又聰明過人。即使生活上顯得混亂又易分心,但在多方面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值得讚賞。
ADHD的成因
注意力不足的真正成因迄今尚無定論,然而專家學者投注相當的心力抽絲剝繭、追根究柢,目前已搜集到與ADHD的成因有關的各種客觀可信的資料。其中之一是導致腦部傷害或不正常的腦部發展的各種原因,包括外傷、疾病、胎兒承受煙酒之毒、早期暴露在含高鉛的環境。飲食也是可能的原因,但並沒有直接的科學證明糖類、人工色素、添加劑、防腐劑、各類維生素、礦物質的過剩或缺乏與ADHD的症狀有明顯的關連。
腦科學研究發現遺傳與特定的腦部區域活動較不活躍是大部份注意力不足的主因。ADHD基本上是“踩煞車”的問題。當你踩煞車時,你的動作是借著煞車油流經高壓油管傳送到每個輪子,當液壓系統啟動輪子上的煞車功能系統,車子就可以開始慢下來。此時若煞車油偏低,或煞車系統漏油,那麼煞車反應就不如預期的靈活與精確。這種煞車不靈的現象就像發生在ADHD的人腦部的情形。
以目前對ADHD成因的瞭解,可能是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出現功能不正常,對某些內、外在的刺激控制與反應變得遲鈍,使人更難集中注意力。幾種神經傳導物質包括多巴胺、五羥色胺等可能連帶影響其它神經傳導化學物的製造、使用和控制,以致于某些腦組織的功能無法正常運作。
特定腦功能的控制與調節集中在前額葉皮質。有ADHD的人往往不易接收腦部其它區域傳輸的命令。腦前方的前額葉皮質是大腦的命令中樞,負責記憶、組織、自我控制持續注意力等功能。如果多巴胺和其它相關的化學傳導物質不足,腦前葉受的刺激相對不足,變得較不活躍,就無法正常發揮複雜的功能。
不論ADHD背後腦結構中的化學物性質如何,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與基因遺傳有絕對的關係。報告顯示百分之廿到卅的ADHD孩童至少其父母之一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 同卵雙胞胎中有一人得ADHD,另一人罹患的機率是百分之七十五到九○,遠大於異卵雙胞胎髮生的機率。這就再一次強而有力地證明基因的影響。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也支援ADHD確實深受遺傳基因的影響。
有關神經化學物質異常的研究,也説明並澄清那些早先被冤枉為懶散、愚蠢、少根筋而後被診斷為患有注意力不集中症的大人。 這些症狀的產生,證實不是因為貧乏的親職教育、家庭關係、缺乏自製力與動機。這個事實為多年來困在自責與羞愧難以自處的成人松了綁。注意力不集中是神經生物學的問題,卻對這些受苦受難的大人在日常生活上造成舉足輕重的衝擊。這實在不是他們的錯,我們願意提供各種可行之道説明他們克服障礙。
ADHD和個人的責任
瞭解腦神經生物學有關ADHD的成因後,個人應負的責任仍需被強調。一旦ADHD被診斷出來,自己需學習如何有效面對問題,而不能再當作是逃避責任的藉口。有些大人也許會找臺階下:“抱歉,我遲到了,我忘了來接你。但你一定要體諒我,因為我是ADHD患者。”這實在不是成熟合宜的理由。
一個人患有近視,不是他的錯。但他有責任配戴矯正眼鏡,尤其是開車上路時,這樣才不致對他人造成危險。同理,也適用在ADHD大人身上。有此症狀原非他們的錯,但他們有責任學會處理問題。如此,將為自己帶來更高層次的成就感與滿足,並且在家人與朋友當中營造出和諧的氣氛與彼此的信任。(下期續)
(「Adult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by Grant L. Martin, Ph.D.,謝美琴譯。Copyright 1997, Focus on the Family. All rights reserved.International copyright secured.Used by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