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n SmalleyErin Smalley 作 徐王丽杰 译

“我想離婚。” 卡羅爾(Carol)終於對羅恩(Ron)說了這句話。 她受夠了。 羅恩將不能夠繼續無視她的問題並忽略她的感覺。 她終於要擺脫他的憤怒了。 她想到了她的同事大衛(David),當羅恩看不見她的痛苦時,他是如何傾聽並安慰她。 在不知不覺中,她已經身処外遇關係裡。 對她和羅恩來說,為時已晚。 他曾經有足夠的時間去做改變,但是現在她已準備好進入下一個人生階段了。
羅恩震驚了。 經過35年的婚姻和三個孩子,這並不是他預期進入人生的黃金階段的方式。 當然,他有時會對她生氣,但那只是他釋放壓力與懊惱的方式 – 就像他的父親一樣。 卡羅爾是他最好的朋友,他從來沒有想過結束他們的婚姻。 然而無論如何,卡羅爾離開了。 她搬去跟姐姐住。
羅恩著急了。 他要做最後的努力。 他在網上搜索了一名婚姻諮詢師,並問卡羅爾是否願意和他一起去。 卡羅爾拒絕了,並強調她不希望被打擾。 羅恩還是去見了諮詢師。 他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並表達了他很希望成為妻子安全的港灣的願望。 諮詢師指出了他們的婚姻生活中一些對親密關係有傷害的相處模式和習慣,並解釋了這些是如何導致了他與妻子的關係的脫節。如果要挽救婚姻,他將需要做一些改變,嘗試一些新的做法。 然後,輔導員描述了“康復性分離”,以及這可能是重建婚姻的關鍵。 她讓他讀一些資料,並鼓勵他與卡羅爾分享他學到的東西。
起初,卡羅爾堅信沒有什麼可以改變她的感覺。 但是羅恩堅持不懈。 他分享了從諮詢師那裡得到的資訊,並向卡羅爾保證,他願意盡一切努力挽救他們的婚姻。 他沒有強迫她回家,而是繼續邀請她參加婚姻諮詢。 最終她同意參加諮詢會議。 她沒有報什麼希望,但至少她可以給孩子們一個交代,告訴他們媽媽嘗試過了。
接受諮詢前一天的晚上,卡羅爾非常焦慮,感覺到自己快要嘔吐了。 她外遇的重擔一直在吞噬著她,但她不想面對羅恩。 最後,她發短信給他,問她可不可以過來家裡聊一下。 羅恩同意後,不久她就跟他面對面坐在他們家廚房的餐桌旁。 當她一開始說時,一切都洶湧而出—被他拒絕的痛,她的外遇和絕望的痛苦。 羅恩對他所聽到的感到難以置信。 情緒衝突使他不知所措,但是這次談話與他們以前的談話有所不同。 他沒有抓狂。 他哭了。 他問了一些問題。 他再次邀請她一起去婚姻輔導。
第二天,他們在一起進行了第一次輔導。 羅恩(Ron)的情緒繼續掙扎在卡羅爾(Carol)的外遇帶來的震驚中。 Carol結束了與David的關係,但她對繼續與羅恩(Ron)的婚姻感到擔憂 – 他的憤怒仍然是一個問題。 但是,她願意把這個問題交托給上帝,並同意在他們的輔導員的指導下做康復性分離。

什麼是康復分離?
康復性分離(也稱為試驗性分離或治療性分離)是暫時的和有計劃的隔離,以幫助夫妻修復破裂的親密關係。在這段時間裡,這對夫妻致力於個人的康復和成長。 同時評估並改變對婚姻關係產生障礙的習慣和行為模式。 通過規則和界限的設定,為建立對夫妻雙方都有效並防止婚姻破裂的關係提供機會。
請注意,康復分離是兩個配偶之間的非正式協議,而不是合法分離。 法律分離涉及律師和法官。 律師可以幫助夫妻概述有關財務問題,子女監護和撫養,資產和債務分配以及配偶撫養的規則和期望。 因此,當法官正式宣佈丈夫和妻子分居時,就會發生法律上的分居。 這通常是離婚的第一步。
康復性分離的目的是為評估和修復婚姻破裂的部分提供空間,從而產生兩個獨立健康的人,並恢復夫妻雙方都喜歡的婚姻關係。

建立康復性分離
康復隔離包括許多方面,但是兩個基本步驟是必不可少的:明確分離的目的;擬定分離的接觸規則。

1.明確康復性分離的目的
通常一對夫婦之所以考慮分居,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戀愛關係感到絕望。 一方或雙方配偶始終感到悲傷或不快樂,或者這對夫妻陷入衝突的迴圈中。 他們感到婚姻無法挽救,很多時候,一方或雙方配偶都不願付出努力來恢復婚姻關係。 他們所能看到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分離。
康復性分離為上述情況提供了希望和目標。 康復分離的目的是評估和提供修復破裂婚姻的空間,讓兩個人分別康復,借此恢復夫妻雙方都喜愛的婚姻。 這與其中一方簡單搬出房子的分居是不同的。
康復性分離可以幫助您和您的配偶:
重新全面審視婚姻關係。
避免給已經受傷或破裂關係上增加更多的壓力。
重新開機婚姻系統。
避免由於衝突或憤怒管理不善而產生的動盪或不安全的家庭環境。
解決過去的身體或情感虐待。
處理成癮(毒品,賭博,酒精,色情,性愛)。
從情感或身體上的不忠中恢復過來。
你的婚姻從康復分離中受益的標誌。

2.建立康復性隔離的準則
最好的開始是您和您的配偶就康復性隔離的規則和目標達成共識,並以書面寫下來。 以下是一些可以參考的因素。
時間框架
考慮何時開始分離以及何時結束。 我通常建議限制六個月,因為六個月之後恢復的可能性會下降。 防止將這段個人康復和關係恢復的時間變成長期的分離。我們不能強迫一個人和解。 每個配偶有權決定其隔離和和解的條件。 情變應對的專家Vicki Palmer建議:“由於隔離是一個身體的物理界限,所以它是沒有商量餘地的個人邊界。 這意味著,如果一個人想要分開,他就有分開的權利-就像他有權拒絕肉體(或性)接觸一樣。 一個人可以單方面決定要分開。 不需要其他人的同意。 但是,如果要結束分離的狀態回到一起,必須雙方同意。”

法律諮詢
如果你們中的一個人當前或打算尋求法律意見,則需要讓彼此知道。 如果是這樣,您可能要考慮法定分居。

婚外關係
徹底斷絕任何已經或可能導致情感或身體上不忠行為的關係。 如果您正在追求或約會另一個人,您將無法重建婚姻。

專業輔導
作為和解策略的一部分,請一名有執照的基督徒諮詢師參與。 您和您的配偶都將影響了你們婚姻關係的問題帶入婚姻。 你們都需要通過個人諮詢、個人的建立與成長來處理這些問題。 婚姻治療對於解決親密關係的問題也是必要的。 兩種類型的治療對於康復隔離的成功都至關重要。

性親密
討論身體親密關係的適當界限,即牽手,擁抱,親吻和做愛。 有些夫妻對彼此的性親密接觸有足夠的安全感,而另一些夫妻則需要沒有身體接觸的明確界限。

溝通規則
確定您的溝通方式和頻率。 考慮資訊,電子郵件,電話和面對面互相交流的邊界。

一起度過愉快的時光
決定如何一起度過愉快的時光。 重建關係的很大一部分是參加愉快的活動。 討論如何像一對情侶般約會,像個家庭般一起去教堂度過一些家庭共同時間。

生活安排
達成協議是否要在家裡做隔離的動作,也就是在不同的房間睡覺,還是其中一方搬出去。 大多數人需要更多的情感和生理空間,因此請討論誰將搬出去,他或她將居住在哪裡。

孩子們
達成協議,分離時如何教養孩子。您將如何管理日常活動、學校、參觀、假期和度假? 您將如何以及何時告訴您的孩子有關分離的資訊? 目的是減輕孩子的情感創傷。

財產
共同決定是否要維持聯合銀行帳戶,計畫如何處理其他重要的財務問題,例如債務(信用卡)的積累和儲蓄。

康復性隔離會起作用嗎?
康復隔離治療是否有效取決於雙方對和解的期許和堅定程度。 重建破裂的關係是困難的。 一項研究發現,有87%的夫妻在分居後最終申請離婚。 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約有80%的夫妻最終離婚,多數是在三年內。
The Gottman Institute的持照治療師和作家Terry Gaspard將這種分離稱為“一把雙刃劍”。 分離可能會給他們一些時間來治癒和處理他們的關係,或者一段時間的分開會導致伴侶之間進一步彼此脫離。 當重新團聚並發現對方身上還是存在相同的讓人厭惡的行為時,他們會感到失望。 尤其是當單方或是雙方不願意為自己的關係破裂承擔責任或不願意參加治療會議的時候。 治癒性分離可以起作用,但是需要時間和毅力的付出。
作為基督徒,我們受到鼓舞,因為我們知道上帝喜愛看到美好的婚姻。 確定“兩人將合而為一”的上帝與可以使兩個人結合在一起的是同一位上帝。如果夫婦兩人都願意將破裂的婚姻交托給祂。 祂不僅能夠恢復婚姻,而且能夠使婚姻變得比以前更強壯,更美好。
在夫妻雙方的禱告和毅力的推動下(如果夫妻雙方決心完成個人和彼此合作為恢復和重建其婚姻所必需的工作),康復性分離會是有效的。

怎麼知道何時該重聚?
為了使康復隔離在婚姻中產生理想的效果,夫妻應該共同制定明確的目標,達到分離的目標就可以結束分離。 例如,一方可能要求另一方參加一定次數的治療療程或達到一定時間內不看色情影片。
此外,夫妻要非常清楚對方和自己對於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婚姻生活的期待。也要很清楚雙方能夠接受的習慣模式。 帕爾默指出:“夫妻倆在結束一段分離期後,犯下的最大錯誤之一是他們對未來的發展沒有共識。 吸毒者返回家中並在三個月內大大減少了他從事康復活動的時間,或者更糟的是完全放棄了康復活動。這種情況並不罕見。” 帕爾默建議這對夫婦制定一項重返社會計畫,該計畫至少要考慮一年的時間。 例如,分居結束後,一方可能要求另一方繼續尋求治療或繼續之前的協助者的幫助。
康復性隔離的目的是努力實現個體的康復和成長,進而修正導致婚姻問題的一些習慣和規律。如果未能充分解決導致婚姻破碎的問題,光是保持一個關係將沒有太大的意義。夫妻應該尋求有執照的基督徒的基督教諮詢師説明他們制定目標,以結束隔離,並提供以後一起生活的方向指導和幫助。

繼續卡羅爾和羅恩的故事
卡羅爾和羅恩繼續參加個別治療,並每週一起去見他們的婚姻顧問一次。 幾個月後,諮詢師建議他們參加強化婚姻修復的專案。 他們接受了挑戰,經過艱苦的努力,他們一起搬回了家。 羅恩和卡羅爾現在個人和兩人一體都已經成熟,可以應對生活中各種狀況。他們彼此相愛,並計畫“一起變老”。

上帝是恢復關係的神, 他甚至能夠將最絕望的情況變成美好的事物——就像他為羅恩和卡羅爾所做的那樣。

如果您正在考慮離婚或法定分居,請再給您的婚姻一次機會,禱告並考慮進行康復性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