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約翰斯頓 著 / 徐紅英 譯
Focus on the Family 收到成千上萬的信件、電郵或電話,來自發現兒女自認為是同性戀者,追求同性戀情的父母。哀傷—通常暗流湧動的—是許多父母通常的情緒反應。突然間人生好像失控了。
一個母親的痛苦
每當朱迪回想起發現長子捲入同性戀當天的場景時,好像歷歷在日。作為年輕成人,戴利已經離開德州的家,搬到加州居住。「戴利和我一直很親近,」她說:「所以很難讓他離開,但是我知道他必須過他自己的人生。」七個月後,朱迪收到他的一封長信。戴利分享了一些令人興奮的消息:「我找到一位我非常喜歡的人,我沉浸在一段讓我完全滿足的關係中。」
然而,當朱迪繼續讀下去的時候,她感到一陣胃絞痛,如鯁在喉。戴利承認他的戀愛對象是另一個男人,「從一開始,從有關他的最初記憶起,我深深地被他吸引,」他寫道:「我已經一直非常努力隱藏這個感覺了。」現在他「出櫃了」,並且相信這樣生活是上帝的心意。
哀傷和痛苦
我因唉哼而困乏,我每夜流淚,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濕透。
我因憂愁眼睛乾癟,又因我一切的敵人眼睛昏花。詩篇6:6-7
學習愛一個陷入同性戀的人是非常痛苦的,有以下這些原因:
同性戀通常關係到一個人整個的身份認同;
承認同性戀的人可能拋棄他們原有的信仰和價值觀;
一些基督徒錯誤地把這當成最嚴重的罪;
人們錯誤地相信“成為一個同性戀者”是無法改變的;
父母通常覺得要為子女以及他們的選擇負責。
《母親無可辭職》(Where Does A Mother Go To Resign 暫譯)一書的作者,芭芭拉‧約翰遜說:「發現有同性戀的子女很痛苦,就像是有家人去世。當有人去世時,你還可以埋葬那個人,之後你的人生仍將繼續下去。但是同性戀不同,這個痛苦似乎沒有盡頭。」她的兒子與家人斷絕來往十一年之後才又回歸家庭。
哀傷的階段
耶和華啊!你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你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
我心裡籌算,終日愁苦,要到幾時呢?我的仇敵升高壓制我,要到幾時呢?
——詩篇13:1-2
一個父親的故事
我有些遲疑,不知道如何啟口才好,然後脫口而出,問道:「馬可,你是不是和一個男性有戀情?」。馬可因太尷尬不敢直視我們,片刻之後他平靜地說:「爸,媽,我必須告訴你們我是同性戀者。」他的回答並不理直氣壯,看上去有些理虧氣短。「我們的心直往下沉。直到幾天前,才不再懷疑就是這麼回事,也感到很憤怒。這些問題盤旋在我們腦海裡:怎麼可能是我們的兒子?幾天前還積極為基督做見證,現在突然拒絕聖經清晰的教導?誰引誘了他?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那裡錯待了他?我們不是教導他敬畏上帝嗎?為什麼是馬可?為什麼?為什麼?」
不管你在經歷什麼喪失,結果都是一樣的:都進入「哀傷階段」或者「哀傷周期」。當你思考這些階段的時候,記得如果你了解這些哀傷階段會很有幫助,它非常充分而全面地描述了內心發生的一切—刻劃出你可能感覺到的痛苦,千百個閃過的念頭和疑問,以及情緒的波動。Kubler-Ross的模式大致給了我們一個框架和語言來理解哀傷者內心所發生的一切。
一個母親的故事
「我的感覺好像是腹部被狠狠地踹了一腳,完全缺氧。我想我要死了。不確定我沉默了多久,但是想到我最終有了勇氣來說它了,就像,……好吧!這已經開始多久了?……」或者諸如此類的問題。坦白說我並不樂觀。當然,我知道上帝保守我沒有嚎啕大哭(正如我想做的……像母親失去孩子才會發出的嚎啕大哭一樣),但是上帝讓我能夠冷靜地交談。
第一個階段:否認
你感到麻木和震驚;會想「這不可能發生!」。當芭芭拉‧約翰遜第一次在她兒子臥室裡發現一堆同性戀色情製品的時候,她無視於這些證據,對自己說:「當然他用這些材料來完成關於這主題的作業課題……或者他正在努力幫助一個朋友。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他總是樂於幫助他人。」
第二個階段:憤怒
你對自己、上帝、親人、配偶,或者其他的人—或者整個世界感到生氣。你可能會苛責自己:「為什麼我沒有注意到?我怎麼可以錯過發生的事情?」你向神呼喊:「怎麼可以讓這事發生?」通常埋藏在憤怒之下的是痛苦、恐懼和沮喪。詩篇中有表達對神表達憤怒、疑問和痛苦的例子。閱讀這些會有幫助。
當約伯為他失去親人哀傷的時候,他回答他的安慰者們說:「絕望人的講論既然如風,你們還想要駁正言語嗎?”」伯6:26)。他意思是當人陷入憤怒、哀傷和失望的時候,我們不應當對措辭過於辨析和挑剔。讓這些話隨風而去!不要因為你的情緒而跟自己過不去,而是承認並能識別這些情緒。
第三個階段:討價還價或質疑
這個階段人們通常會為他們所愛的人,對過去的事重複地嚐試與神討價還價。這個階段被自責,羞愧或者抱怨佔據:
神啊!怎麼可以讓這發生?
我們要去約見輔導立刻修復這個問題。
親愛的主!如果醫治她,我將一生事奉祢。
我怎麼對發生的一切視而不見?
我們怎麼做可以把她改回來?
神啊!我來承受這一切,讓我的兒子被醫治。
對信仰以及神對性、關係以及婚姻的設計,你都會產生質疑:
萬一是我錯了呢?
同性戀真的是罪嗎?
但是她看上去很開心啊……
萬一做個同性戀者也是可以的呢?
聖經真的這樣說的嗎?
與孩子或者配偶的關係,你也可能產生質疑:
這是誰的錯?
這全是我妻子的錯嗎?
是神讓我的孩子成了同性戀嗎?
我哪裡做錯了?
我的丈夫做錯什麼事情了嗎?
第四個階段:抑鬱
此時你真切地感到痛苦和哀傷是如此沉重,喪失感捲土重來。你可能感到傷痛毫無預期地一波又一波襲來,也可能非常困難完成任務或繼續你平常所做的事情。生命感到難以承受,你正在經歷真實的喪失之痛。
第五個階段:接受事實
此時到了喪失感與人的真實地步得以會合的階段。這並不意味著你接受同性戀為一件好事情或者相信它不是罪,你開始對這個喪失彷彿有些清晰了。對於接受事實,我們簡單理解為“承認這是什麼”或者“承受什麼是真的”。這不同於“贊成”—“確認什麼是好的或者對的”。按他們的本相接納你所愛的人並不同於贊成他們的行為—儘管這可能是一些同性戀身份的人難以理解的區別。
重獲信心及平安
住在至高者隱密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
我要論到耶和華說:「他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神,是我所依靠的。」詩篇91:1-2
在許多詩篇中,我們看到大衛流露他的恐懼、質疑、悲傷和憤怒。但是他也要經歷過這些想法和情緒來敬拜和信靠,表達他內心深處對神的相信。對於哀傷中的父母、本文只是一個開始的指引,還有其他資源可以提供更多的幫助。如果您想跟專業諮商師談談,可參考以下訊息:
專業諮詢
(2002, 2005, 2006, 2015 Focus on the Family. All rights reserved. Used with permission 2017 translation Focus on the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