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安娜

婚姻是一個神聖的誓約,是把兩個生命交織成一個生命:
我們結婚已經廿四年。 回頭一看,我們的婚姻是有許多起伏的時刻,而無私的愛與我們彼此之間的承諾,是維持我們婚姻的要素。彼此之間的「承諾」不只是分享生活的空間而已,它是訴說著「不論如何,我都與你在一起」,這是一種深刻和持續的約定。 一個婦女有了承諾的安全感,婚姻才能給她提供更佳的性與感情的滿足。

在六零與七零年代,激進的婦女運動 (Feminist Movement)者曾試圖告訴人們,除了女人會生孩子以外,男人和女人是完全相同的。 但是兒童心理學家杜布森博士(Dr. James Dobson)在「情感上男女有別」(How Do Men and Women Differ Emotionally)一文中說:「婦女的生育職責使她們更需要安全和穩定,換句話說,由於她們生育兒童女的責任感,使婦女不太可能去冒險,和把前途拿來作賭注。 男人喜愛刺激、改變、挑戰、不確定的性,和風險投資所帶來的豐富回報;而女人喜愛穩定、持續、安全、固定關係和比較安全性的投資帶來的不論大小回報。」 因而男女對婚姻的預期也不同,女人在婚姻中對安全與親密的尋求,遠超過對性滿足和地位象徵的尋求。

父母有責任去幫助小女孩子了解婚姻的意義:
一位作者與心理學家Michael Gurian指出,一個小女孩在成長發展階段時期,有「親密感需要滿足的必要」(intimacy imperative)。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當小女孩與其他小女孩在一起玩的時候,她們會互相摟抱, 而小男孩在一起玩時,會互相扭打(wrestle)。 如果一個小女孩子不能從家中得到健康正確的人際關係,當她進入青春期,就會在其他人或與其他事物上尋求滿足,而那可能就帶給父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一個小女孩需要與她的父母產生連結、親密和安全的關係。

一個女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後,若她對自己缺少自信與不懂得自尊的話,她往往會很需要許多男孩子的注意,從性關係中尋求安慰。 換句話說,若一個女孩子生長在一個充滿愛和肯定的家庭裡,有好的家庭關係、家庭傳統、穩定的生活環境,當她長大後,不太可能去尋求不明智的性抉擇,來帶給她滿足感。

對未婚者如何維護長久婚姻的建議:
一個人在結婚前,若能先認識什麼是造成今日高離婚率的「婚姻殺手」。 因此在選擇配偶時,或在婚姻上可以做好預備。 以下是一些所謂的「婚姻殺手」以供我們參考:

1. 過度付出和身體疲憊:夫妻若希望他們的愛維持長久,必須保留一些時間給對方。 不要試圖同時上大學、做全職工作、生孩子、照顧幼兒、整理房子,和開創生意。

2. 負債太多和在花錢上衝突:在房子和車子上花的錢不要超過你們的能力。

3. 自私:世界上有兩種人─施者與受者,兩個施者的婚姻是一樁美事;一個施者與一個受者結婚,摩擦不可避免;兩個受者結婚,不要幾個星期就會把對方撕碎。自私立即就會殘害婚姻的伴侶。

4. 與姻親的不健康關係:如果夫妻任何一方在感情上尚未脫離父母、準備好組成自己的家庭,最好不要與姻親住得太近。

5. 不實際的期望:一些夫婦結婚時,心懷的期望是住在佈滿玫瑰花的小屋、走在櫻草花沿途的小徑,和永不減退的快樂,然而兩個不完美的人的婚姻,是無法實現這種期望的。

6. 沒有給對方有空間:獨占性強會導致缺乏安全感的一方建立起婚姻的牢籠,把夫妻與外界孤立起來,這經常會窒息婚姻關係。 愛是主動自由性而有自信與信任的愛才會長久。

7. 性的挫折和不貞。

8. 早婚:十四歲到十七歲結婚的女孩,離婚率是十八歲結婚者的兩倍多;十八歲結婚的女孩的離婚率是廿多歲結婚者的一倍半。青少年的壓力與早婚的壓力不適合相加,最理想的結婚年齡是廿三歲以後,到了這個年齡,人的生活經驗較多,也更知道如何選擇結婚的對象。

9. 酗酒與濫用藥物。

10. 色情、賭博和其他的沈迷。

對離婚之後婦女的建議:
離婚給婦女經歷了重大的失落。 她們面對的情緒是寂莫、憤怒、自尊心低落、沮喪和其他的情緒。 我雖然沒有簡單的解決之道,但我建議她們透過教會參加一個支持團體,或尋求輔導, 或閱讀有關在失落中成長的書籍。 她們應該要照顧到自己的需要,勇於尋求上帝和別人的幫助,不要自己一個人渡過悲悼期。 我也要讓她們知道,我認識許多離婚後婦女,她們的生命仍然有意義和有盼望。 千萬不要因婚姻上的不幸,失去生活的盼望。

陳安娜:愛家協會(Focus on the Family)華語部執行主任;富勒神學院跨文化研究(主修婚姻與家庭)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