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芷

真誠執著的信念?善良智能的解釋?美妙寬容的答案。

每天中午,我總會准時出現在儿子幼儿園的門口,坐在游樂場邊的石椅上恭候大駕乘車回府。這位熱情活潑的男孩也是個調皮貪玩的小家伙,總要玩到念半天班的小朋友們早已被父母接走,然后老師吹哨子集合,帶著念全天班的孩子們回教室睡午覺時,他才肯和同伴們依依不舍的道別,走一步看三回的离去。

藍色的小尺
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春中午,我依然守候在游樂場邊,由一群正追逐嘻笑的孩子們中尋找自己的寶貝。儿子遠遠地觀探到我的出現,迫不及待的沖到欄杆旁,手中揮動著一只藍色的小尺,興奮的告訴我這是他今天得到的「特別奖品」。他向我展示完后又匆匆地沖回同伴中繼續玩耍。

孩子們輪流地把玩他的小尺,一會儿,小尺是武士手中揮動比划的利器;一會儿,小尺又成了挖沙的鏟子;再一會儿,小尺竟然也可以變成醫生所用的診療器,用來為假扮成病人的小朋友檢查耳朵……。就這樣,我看著小尺由這個人傳到另一個人,由一种玩法換成另一种玩法。我不但羡慕他們如此易于滿足的天真純洁;也為他們丰富的想象力而嘆為觀止;更暗暗慶幸儿子愿意分享自己的小尺,能夠享受「獨樂不如眾樂」的情趣。

失蹤的小尺
尖銳的哨音打斷了游樂場上的喧鬧,孩子們排好隊魚貫的進入教室,儿子卻一臉哭喪的奔來,直喊著﹕「媽媽!小尺不見了!小尺不見了!」喊著喊著眼眶也跟著紅了起來。我雖滿心不忍,卻也無能為力,只有建議他去問問老師怎么辦才好。其實我哪能指望老師為他找到小尺呢?因為照他們那樣的玩法,小尺可能已經支离破碎,或是深埋在沙石之中不見蹤跡了。看見儿子強忍淚水,滿怀希望的跑回教室,我開始盤算著要如何來安慰這五歲不到的小男孩。

正想著,教室的門碰一聲的打開,儿子堆滿笑容的小臉一掃我滿心的憂霾疑慮,他舉著小尺興奮的說﹕「媽媽,小尺找到了!」

等不及我發問,他便急切的說﹕「我告訴老師小尺不見了,老師就叫全班小朋友都把眼睛閉起來禱告,讓知道小尺在哪里的小朋友告訴大家,我們一禱告完,芬妮就舉手說她知道小尺在哪里。」

「真的呀?在哪里呢?」我大惑不解的問著。

「就在芬妮的鉛筆盒里!」

「那么老師知道芬妮在‘她’的鉛筆盒里找到‘你’的小尺,有沒有說什么呢?」我故意加重語气的問道。

复得的小尺
「老師說﹕‘哇!God can do anything!(上帝是万能的。)’」失而复得的喜悅將儿子留在眼眶中的淚珠閃爍得晶瑩明亮,牽起他的小手,彷佛看見挂在蔚藍長空的白云也堆滿了笑容。儿子老師的這句話讓我百感交集,分不清是感激還是感動。她甜美微笑的里面,更有一顆仁慈体貼的心,沒有質問与責備,輕輕的一句話便巧妙的遮蓋了犯錯孩子的尷尬。一面佩服她的机警,一面不禁在心中喃喃輕嘆﹕多么「真」誠而執著的信念;多么「善」良有智能的解釋;多么「美」妙又寬容的答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