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蒂芬 著 ■ 許念雨 譯

聽到杜軍疾馳而去輪胎磨地的尖銳巨響,阿敏匆匆跑進臥室,對鏡檢視臉上的傷痕:額頭近發處一片紅腫,明顯的烏青眼眶得靠太陽鏡遮掩。阿敏悲哀地想,她明天又得假裝因偏頭痛而徹夜未眠來掩蓋難以啓齒的窘態。

救救我們!
阿敏知道杜軍善妒,但怎麽也沒料到他會把烈火般的妒意發泄在才六個月大的女兒身上。當阿敏沖進孩子房間,褪掉女兒身上粉紅色的衣袍時,不禁渾身顫抖,泣不成聲。女兒肩上那一大片的淤紫,觸目驚心。

阿敏心頭蓦然湧起一股惡心、絕望、悲淒。昨晚她外出購物時,把女兒交給杜軍,請他照顧一下。回來時,阿敏已睡著,但臉上猶帶淚痕。杜軍昨晚一定又揍了她。一定是!

她幫女兒穿上幹淨衣服,邊喂奶,邊考慮是否該報警。內心又在掙紮;“這是否是在背叛丈夫?!”“會不會招致丈夫的毒打?!”看著懷裏的女兒,想著身上的傷,阿敏流下了委屈的辛酸的眼淚……終于,她鼓起勇氣,拿起了電話。

鼓起勇氣
像阿敏這樣被丈夫施以暴力的例子,在現代家庭中並非罕見。這種“避風港中的暴風雨”,使受害者惶惶不可終日。阿敏更是不幸,她在幼年時曾遭繼父毒打,如今又遇到類似情況,甚至秧及女兒,可以想象她內心的痛苦

我們主張,遇人不淑或長年生活在暴力的威脅之下的人,必須鼓起勇氣,脫離被轄制、騷擾的境況,而周圍的親友也應當伸出援手。以下幾個步驟,可以幫助你或你的親友獲得免于恐懼的自由。

勇敢面對現實
◆認清病情
阿敏必須覺悟,杜軍這種暴力行爲是需要治療的,否則不可能自動愈合。若她放任他的拳打腳踢,長年作個認命的忍氣吞聲的妻子,不正視他的病態,終有一天會爆發不可收拾的悲劇。她必須走出虛假的幻夢,面對現實。

婚姻咨詢機構或政府中的工作人員,社團中的長輩、摯友或親人,只要是智慧、個性成熟且願意坦誠指出真相的,均可以成爲求助對象。阿敏之所以會常年受杜軍的怒待,是因爲她拒絕面對真相,不願意承認這種受虐的苦毒已盤根錯節在心靈深處。暴怒的繼父和丈夫,絕非正常的家庭成員。任何人都有權免于受虐而擁有安全、尊嚴的生活。

阿敏打了求助電話後,一個輔導者幫助她擴展視野,看到真愛及她所能擁有的幸福。輔導者扶持她走過常年的憂恐,讓她有勇氣期待嶄新而快樂的人生。

◆放下頑固
缺乏安全感通常會導致頑固。幸運的是,阿敏並未固執己見,她傾聽輔導者的分析並遵守引導。如果阿敏仍固執己見而不願改變,沒有人能幫助她迎接新生。信任輔導者的勸導,是轉變的起步。受怒者常因長期缺乏安全感而對人失掉信心。因此,信任必須逐漸建立,頑固必須逐漸驅除。

◆徹底寬恕
這是不容易的,也需要時間,但卻是必經的一步。阿敏走出暴力的陰影後,必須進一步寬恕自己和別人的過錯,不要讓苦毒、懷恨蒙蔽她的眼睛。不要怨恨過往所受的虐待,不要懷恨杜軍和繼父,要主動去寬恕。

過去她閉上眼睛縱容別人虐待她。如今,更不能讓怨恨欺蒙她。她得認知過去的情況是如何的惡劣,如今又是如何自由自在,因而能原諒別人走出陰影,迎向寬恕和自由之光。

◆尋求支持
新建立的自由生活來自真誠的朋友及健全的支持團體。當這種嶄新的生活環境及人際關系逐漸建立時,“盼望”就成爲很重要的拉力,使這種關系增強,進而能防護自己免于再入歧途,並且有開放的心境去傾聽和學習。

在阿敏接受治療過程中,杜軍曾苦苦哀求她重歸與好。但杜軍拒絕輔導者的協助,而且不肯認錯。由于阿敏的覺醒及新生命的成長,使杜軍發現他們已不可能繼續維持過去那種施虐者及受虐者的關系。

最終,杜軍提出了離婚,去尋找他自己的出路。阿敏的輔導者則建議她加入婚姻受害者成長小組,好從那些有過類似遭遇的人得到支持,也提供自己的成長經驗給其他受害者。藉此,更可堅固自己走向新生活的勇氣及抉擇。

◆再創新生
阿敏終于體悟到,透過一連串轉變的步驟,她可以開創嶄新的人生。這種生活讓她有安全感,讓她的生命更加健全。

她可以付出愛,也可以享受愛;她會因不斷成長而更成熟,能與人彼此照顧;能自由表達情感,能找到健全的親密關系。

當我們處于這種健全的關系之中時,就會覺得被滋養,受接納,被需要,生活得有價值,願意回饋。若你向往這樣的家庭生活,就必須勇敢采取行動,戰勝失敗,去開創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