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Max 著 / 簡海藍 譯
「教導孩子做應該做的事,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照著你做的去做。」——亞伯拉罕‧林肯
唸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我正在崔老師的數學課學九九乘法,突然看到父親走進教室。我一時臉發紅,心跳加快,不知是否我作錯了甚麼事,老師把父親找到學校裡來談話了。
我聽到父親對老師說:「明天我想帶揚恩一起出去幾天,也想順便教他一些東西。」 我真是高興極了!
難忘的旅行
那次旅行,坐在父親的旅行車內,一路上我們談了許多的事,棒球、籃球、時事、音樂、教會、學校,以及我的朋友們。
在我十歲那個年齡能有機會和父親一起出外旅行,是我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同時也為日後他對我的教育做好了準備。父母親都認為他們是我們最重要的教師。他們知道在學校裡所獲得的知識教育是對我們有益的,而我們在生活上的各種學習與應用,才更能發展我們的智慧與成熟的生命。
我的父母親認為,好的教育應該從日常生活中來實行。每天早上我家裡有一段家庭晨課來提升我們的靈性。晚上五點到六點半是我們家人相聚,一起吃晚餐、交談的一段時光。我從父母那裡所獲得的最重要教育,是他們所立的榜樣。他們教給我們的正是他們每天所做的。他們所行出來的,也正是他們所給予我們最好的教導。在美國歷史上極受推崇的總統亞伯拉罕‧林肯曾經說過一句話:「教導孩子去做他們應做的事,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照著你做的去做。」
如果沒有父母持續不斷的愛、鼓勵和教導,就不會有我今天的光景。不久之前,我請他們把我們弟兄姊妹成長過程中,他們要求我們遵循的十項準則列出來。以下就是他們提出的最重要的十個原則:
1. 有責任感
記得當我還在學走路的時候,我的母親就要求我把自己的玩具放回原處。在我更大一點的時候,每個星期天,父親會分配好我們每個人在下個星期內應負責的家事。比如說,我負責洗碗及一些必須在星期六中午以前要完成的工作。由於有些工作是每天要由同一個人負責,因而教會了我們要對自己份內的工作有責任感。任何人如果沒有做好他份內的事,就必須留在家裡把它做完。這規矩幫助了我們學會怎樣支配時間和做較好的安排。
2. 工作道德
父親常說,任何人如果有很強的工作意願,就能得到那份工作。父母教我們凡事要實實在在地去做。小時候,教我們要先把功課做完才可出去玩。稍長,教我們要多做一點,少玩一點。如今,當我們長大成人,就不會懼怕那些意外增加的工作。
3. 下定決心
父親最愛說一句林肯總統的名言:「忍受一切,為了使你的決定能成功,這比任何一件事都來得重要。」父親做事的毅力影響了我成年後的歲月,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相信我總是能像他一樣安然度過。
4. 樂觀面對
樂觀的態度,也是我從父親那裡學到非常重要一點。直到現在,他仍然以樂觀的思想和生活態度做我們的好榜樣。幾年前,七十歲的他來到我家,還在讀一本羅曼文生‧皮爾所著的書──《樂觀的思想》,我問他:「您還需要讀這本書啊?您不是已經夠樂觀了嗎?」他回答說:「我不想讓自己陷入錯誤的悲觀思想裡,尤其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更需要讀好書,使我能樂觀地去面對眼前的每一刻。」
5. 發揮潛力
聖經中教導做父母的不要違逆著兒女的個性與天賦去教導他們,免得他們因受挫折、沮喪而失了志氣。我的父母信守這話,也照著去做,所以他們總是建造、鼓勵我們,並教導我們如何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
6. 建立關係
我的父母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放在所有事情的優先次序之上。他們與身邊的人相處融洽,也為我們樹立了極佳的榜樣。
7. 回饋社會
父母親從小就灌輸我們一個觀念: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享用了這社會的種種資源與福利,因此理當要回饋、造福社會。
8. 忠實誠懇
有一句名言說:「做一個有智慧的人,首先要做到誠實。」我相信我的父母一定同意這句話,他們都是有智慧的人,總是說到做到,以致於在任何一件事上我都相信他們是忠實誠懇的。
9. 慷慨待人
在一個牧師的家裡長大,我們的生活並不富裕,但因為父母親一向慷慨待人,讓我以為我是鎮上最有錢的人。而且爸媽一直在付出,從不要求回報。
10. 盡其在我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原則是:父母教導我們凡事要「盡人事,聽天命」。在這個以成敗論英雄的社會裡,多少人生活在成敗得失的巨大陰影裡。父母則鼓勵我們凡事全力以赴,不當以得失論成敗,而將結果交託掌管萬有的上帝。
當你思索如何才能把孩子教養得好的時候?請記住,不同的年紀有不同的需要,你所要做的是為他們做好準備,使他們有能力選擇自己的人生,這才是真正最有價值的教育,而你,就是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教師與榜樣了。
(譯自 1996 年 8 月「Focus on the Family」中的文章「Teach Your Children Well」,By John Max 著 簡海蘭 譯。經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