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by Strickland  / 曉愛 / 熊姐修編

(說明:男人也可能是家暴的受害者,所以作者的建議也可以用於他們。在本文的建議中,她特別提到了有關妻子的內容,因為85%的家暴受害者是女性,而且作者的諮詢經驗也是針對女性的。)

 

一週又一週,瑪麗痛苦掙扎嘗試去明白她是如何被虐待的。她的丈夫鮑伯從未暴怒過,也未對她有身體或性方面的侵犯。但是他始終不把她當人對待,對她極其冷淡。甚至多少天都當她不存在,對她本人也極少關心。

我為她諮詢的那天,她拿著一部用膠帶黏合起來的老式翻蓋手機。於是,我就詢問她關於手機的事情,因為他的丈夫是很喜歡科技產品的。他有各種最好的科技產品,而為什麼她卻有這樣一款老舊不可靠的手機呢?

這個話題使我們進入一條悲傷的回憶之路。我們回憶起她那台時常需要修理的車。一天晚上,她的剎車失靈了,而那一年時間她都開著駕駛側門把手壞了的車,所以,每次下班從副駕駛座滑過去的時候她都感到很羞辱。我們也回顧了她家裡辦公室裡因為水損留下的洞;另外還有當丈夫帶著女兒去高級餐廳時,她獨自一人度過的許多悲傷的夜晚;其他的羞辱還有當她的老闆通知她因為她七年沒有繳所得稅,國稅局要扣除她的工資時,她對此竟然一無所知;還有她丈夫從事的許多失敗的生意,都是以她的名義申辦的債務。

這些財務上的犧牲從來不用鮑伯去處理或承受。他有新車、新手機和最新型的電腦—這些都是在他失業期間購進的。 

幫助瑪麗

這種不平衡是明顯的。但是瑪麗卻花了較長時間才明白丈夫鮑伯在用財務控制和剝奪她的權利。她沒有錢和朋友出去玩或是看望家人。然而鮑伯卻放任女兒每次心血來潮的想法,同時把瑪麗塑造成無情的守財奴,從而離間女兒和瑪麗的關係。丈夫失業沒收入的時候她卻被迫出去工作。她無法得到他們的銀行資訊,而且也害怕問鮑伯有關錢的問題。她很害怕花他們沒有的錢,所以她經常連基本的生活要求都沒有。

講述這一切使她感到心情很沉重。她能做的可帶來健康的改變的方法非常不明顯,所以我只能盡力幫忙她。

過了一週,發生了一件極其奇妙的事。瑪麗的老師請她去參加一次教會旅行。因為有人看出了她的教學天賦,這使她倍受鼓舞,但是她說她永遠也負擔不起這次旅行的費用。我提出了籌款的想法。不到八個月,她出國了,而且帶來了不可思議的影響力。

這次經歷永遠地改變了她。她回國後不久,就多方尋求如何應對財務虐待的指導。他們鼓勵她把工資轉到自己的帳戶上,同時試圖保護她不要受到丈夫對此改變的反應的影響。

當她在經濟上不再受丈夫控制時,她就不再無能為力了。在將近兩年的時間裡,她慢慢地改變了。首先,她把更多的收入拿去做社會公益。然後,她開始和朋友一起喝咖啡,帶女兒去看電影,去看望姐姐。而且她終於有了一部新手機和一個小額儲蓄帳戶。所有這些進步都引導她走向自由,她的天賦和智慧也隨之顯現。她不僅獲得了金錢自由,還獲得了力量和社區支持,使她能夠面對在她的婚姻中發生的更大的虐待。

是財務虐待嗎?

財務虐待是指透過使一個人在經濟上依賴或剝削資源來控制人的方式。財務虐待的形式可能是隱蔽的,也可能是公開的。這些措施包括隱瞞財務資訊、限制受害者獲取資財、控制獲取金錢的能力、剝削資源或規定家庭資金的使用方式。

對於丈夫和妻子在婚姻中所扮演的經濟角色,專家的觀點各有不同。但是,一個以尋求家庭祝福和保護的方式管理家庭財務的丈夫,和一個試圖透過家庭財務來主宰和控制家庭的丈夫,是有區別的。我們必須超越配偶在婚姻中所扮演的角色,留意其中一方是在運用金錢來照顧另一方,還是在試圖控制對方。丈夫可以在不施虐的情況下掌管財務問題。

預算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也是明智的,一些夫婦保存詳細的記錄和收據作為預算的一部分。因此,上交收據的配偶不一定會遭受財務虐待。這可能只是夫婦記錄他們的預算的一種方式。

我們不想對某些做法持有偏見而將其誤稱為虐待。我們需要瞭解每一段婚姻,這樣我們才能詳細分辨是否存在壓迫和控制的模式。

對金錢的觀點

聖經中可以看到金錢的問題出現的頻率較高,人會因為錢在很多方面犯罪。當有人問關於錢的問題時,耶穌通常回答:分享它或把它送給別人,換句話說,金錢最適合用於祝福別人。

愛人已經夠難了;而留意我們如何使用我們的資源去愛他們是一項特別的挑戰。這就是為什麼金錢往往是婚姻中的熱門話題,即使在健康的婚姻中也是如此。對大多數人來說,金錢既是一種有限的資源,也是一種讓我們找到安全感的資源,所以,如何使用金錢體現了我們的價值觀。 

財務虐待者的行為包含:隱瞞財務信息、限制受害者接觸資財、控制受害者獲取金錢的能力、剝削受害者的資源、規定家庭資金使用方式。

施虐者的想法

因為壓迫者受自私和控制慾所折磨,這影響了他內心對他的經濟資源的定位。他不想用這些資源來祝福他的配偶和孩子們。相反,他把資源用在他想要的世界裡。對他來說,金錢和財務成為了另一種他為所欲為的事情。

財務虐待有多種形式。從根本上來說,任何虐待行為都與控制有關—而對家庭資源的控制對施虐者來說幫助他佔上風。家庭中的壓迫者會經常使用神學和宗教習俗傳統來為他們的剝削辯護。我也聽說有人用男性領導來為虐待行為辯護。例如,壓迫者經常堅稱他們有權利單方面做出財務決定。

這些壓迫者在他們的財務上,覺得不讓妻子獲得他們的收入是合理的。他們認為他們有義務只為妻子提供食物、衣服和住處,所以他們可以規定怎樣來做。作為妻子的另一半,他們覺得有必要控制自己的錢,因為妻子可能會花得太多。我甚至聽男人說,他們以限制給妻子的錢來作為懲罰妻子罪行的一種方式,這樣也給了丈夫懲罰妻子的許可。當然,如果妻子有超支的傾向的話,需要解決這個問題,但不是以懲罰的方式,而是因著對她的保護和愛的原因,尋求使她的心改變的方式。

財務虐待的例子

當丈夫對金錢和金錢控制權的愛超過了對妻子和孩子的愛時,他就會採取各種破壞性的方式。下面幾個例子就實際體現了財務虐待。

例一:朱莉被迫加班很多小時,而她的丈夫卻經營著自己的生意,做著少得多的工作。他決定著如何花錢,這通常意味著他把錢花在電子產品上用以娛樂。朱莉在一次受傷後需要進行物理治療,但是他卻拒絕花錢為她做恢復治療。

例二:凱莉的丈夫靠她掙錢養家。多年來,他一直假裝在找工作,但是其實這段時間他一直在一個朋友家玩電子遊戲。

例三:喬迪的丈夫堅持讓她把每一張購物收據交給他審批。如果她買了他不同意的食物,就會教訓她幾個小時。以致於她甚至連選擇自己吃什麼麵包或麥片的自由都沒有。

例四:琳達的丈夫經常和朋友去高檔餐廳吃飯,卻不讓她和朋友去喝咖啡,理由是他們要為退休生活節儉一些。

幫助經濟受壓迫者

對於某些類型的財務虐待,我們將會介入並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而其他類型仍然很複雜。務必要考慮你所提供的幫助的含義。你可以為受害者提供經濟救濟,但要記住,受害者面對的財務壓迫,就像所有其他形式的壓迫一樣,背後可能有更大的問題需要解決。

當你發現財務虐待時要小心

在健康的婚姻中,夫妻都會為雙方商定好的預算並以其為目標而共同努力。他們共同為家庭和家庭的管理做出貢獻,雙方都可以自由地為應有的家庭預算和支出優先次序提出意見及建議。

雖然經濟狀況時常是婚姻衝突的一個原因,但是優先次序的衝突、經歷經濟壓力和經濟虐待—即一個人利用經濟來施控—之間是有很大區別的。當我們研究可能的虐待時,我們應該在確定動機之前花些時間,並對財務領域的權利模式保持警惕。

尋找財務虐待的證據

好消息是,財務虐待是一種相對容易證實的壓迫形式。它往往涉及記錄和行為,這些我們可以直接從外在觀察到。這就意味著財務虐待的揭露也可以用來發現和證明其他虐待行為。但是不好的是,如果虐待者意識到他/她正在做什麼的話,那麼收集經濟虐待的證據對受害者來說是危險的。

你和受害者可以一起列出一份財務虐待的清單,並找到任何可以證實這些虐待的證據—同時確保她能夠用安全的方法去做。你可能需要引導受害者做重要的聯想。例如,如果她的丈夫說他付不起給她買藥的錢,但信用卡帳單卻顯示他買了幾瓶酒,讓她開始收集這些信用卡帳單。或者,如果信用申請是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以她的名義提出的,幫助她收集這些證據。

想一下哪裡可以安全地儲存這些證據,可能是照片、線上保存的掃描文檔或藏在朋友家的複印本。當你搜索和儲存這些資訊時,記得把受害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果她的安全風險增加或者她的丈夫開始懷疑時,你可能不得不取消搜查。

幫助受害者克服依賴

因為壓迫者利用財務控制來使受害者依賴他,教導受害者有關財務事宜將會直接幫助她克服財務虐待。虐待關懷是全面的,我們沒辦法面面俱到,所以與專業人士和機構合作是很有幫助的。

尋求更多的支持

在被壓迫配偶中,是否有值得信賴、有經驗的人能夠為她提供幫助和訓練呢?在她的允許下,你可以邀請他們組成一個關懷小組。你是否也可以善用她的朋友和家人來擴大她的關懷資源圈?

可以提供的支援方法,如下:

    • 給她尋求諮詢的費用
    • 提供可用於旅館和汽油的應急款項
    • 幫忙照顧孩子,從而讓她可以去諮詢或是進修學習
    • 財務教育
    • 協助家庭維修事務
    • 制定預算的指導
    • 引導她與群體互動和尋求政府資源 

揭開財務被虐者的恐懼

壓迫者可以控制,是因為那些受害者生活在恐懼中。你必須瞭解受害者害怕的是什麼—讓她願意在經濟上扭曲自己的原因。我們需要謹慎給受害者建議;不希望她們受到更多的懲罰。

當我們不知道這樣做會付出什麼代價時,很容易對別人說:「花一百元和朋友喝杯咖啡就行了。」傾聽受害者的恐懼,瞭解如果她們做出某些改變將要面臨的真正代價,然後尊重她們的處境的複雜性。

信仰上的幫助

許多受害者不敢離開家,並猶豫相信上帝的供應。你可以與她們一同禱告,幫助她們相信主是她們的幫助者和供應者。請記住,要親切溫柔地提醒她們。

如果受害者離開的話,她們會在經濟上蒙受很大損失,而當她們這樣做時,她們的子女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最大。因此,不要過於簡化她們對金錢的擔憂,也不要將其視為信任問題而不予理會。尊重她們所面臨的複雜性,為她們提供實際的幫助和屬靈上的指導。

 

要瞭解更多關於經濟虐待和婚姻中的其他虐待類型 (other types of abuse in marriage),並獲得虐待評估和幫助受壓迫者的工具,請參閱《這是虐待嗎?用聖經原則辨認家暴和幫助受害者》(Is It Abuse? A Biblical Guide to Identifying Domestic Abuse and Helping Victims by Darby A. Strickland)

《這是虐待嗎?用聖經原則辨認家暴和幫助受害者》提供多項資源給幫助受家暴個案的工作者:
– 有關身體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經濟虐待和精神虐待的篩選問題
– 情緒虐待策略量表
– 虐待影響量表
– 安全計畫
– 婚前虐待評估
– 爭執評估
– 約會時可觀察的警告訊號

 

What is Financial Abuse in Marriage? by Darby Strickland, September 13, 2021 © 2021 Darby A. Strick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Used with permission. The article was adapted from Is It Abuse, published by P & R Publishing Company, © 2020 Darby A. Strickland.

 

🌱【失親兒福利基金會諮商中心

📞 預約專線:(02) 2747-7555 分機301、305

網路預約:towfcc@orphan.org.tw (提供姓名與電話)

服務對象:一般社會大眾、基金會服務之失親兒少與其主要照顧者

服務內容:電話諮詢、兒童個別諮商、青少年個別諮商、成人個別諮商、團體諮商與輔導

失親兒福利基金會以增進失親兒福祉、弘揚人性愛心,結合社會善心人士,關懷失親兒全人發展為宗旨。基金會前身是台北市孤兒福利協會,成立於1968年。2007年轉型為台北市失親兒福利基金會。目前已於全台設立14個服務處,服務超過14,000位個案。諮商中心除了基金會的個案,也提供專業服務給一般社會大眾,幫助個人與家庭面對困境、調適情緒、學習有效方法,並重拾成長與前進的力量。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關懷輔導中心

📞 預約專線:(02) 2362-7278(利用上班時間電話預約:週一至週六 9:00~12:00、13:30~17:20)

📞 關懷熱線:(02) 2369-2696(週一至週五 9:00~21:00、週六 9:00~18:00)

輔導類別:個別協談(家庭婚姻、生涯、自我成長、性別議題等)、親職協談(家庭婚姻、自我成長等)、青少年輔導(行為困擾、自我成長、性別議題、暴力議題等)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在全人關懷、全人健康的終極架構下,透過個別諮商、團體輔導以及關懷熱線等管道,實踐教牧輔導的理念與目標。積極開辦兒童全人輔導班、兒童全人輔導研習會、兒童輔導技巧訓練班、威信型遊戲輔導工作坊、威信型遊戲治療訓練團體、教牧輔導工作坊、焦點解決教牧諮商訓練團體,以及為關懷熱線志工提供各式訓練團體與工作坊;以多元化方式,落實關心社會文化變遷,竭力關懷社會文化現象。

🌱【芯芽諮商中心

預約方式:透過電話/Email/FB粉專/官方LINE

📞 電話:(02) 2939-6396 分機1901-1903(週一至週五 9:00~21:00)

Email:yacounseling@bethany.org.tw

FB粉專:https://reurl.cc/Q9m3p0

官方LINE:https://lin.ee/MlbfiMb(或搜尋@519vtvvq)

中心地址:台北市文山區保儀路129號9樓

輔導類別:心理諮商、教牧諮商、悲傷輔導、親職教育、團體課程

芯芽諮商中心為伯大尼兒少家園所附設的諮商中心。伯大尼兒少家園創立至今超過六十年,曾照顧上千位受虐、失依與無家的孩子,近年由於新大樓的落成,有充足的硬體空間,因此將心理諮商的服務拓展至社區兒少、成人及家庭,盼延續伯大尼擁有的資源和多年經驗至社區,一起共創全人與家庭健康。

取名為芯芽,緣由是機構長年所服務的孩子,我們常見到他們因過往的多重創傷,造成內在有許多破碎跟受損,因此,我們盼望每一位接觸芯芽的人,在專業的陪伴和協助之下,他們的心被醫治,逐漸恢復受造的生命並發揮其獨特之處。

🌱【臺北市政府市民心理諮詢站】(完整訊息請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4月11日電子公告

📞 預約專線:0963-385-820(每週一至五,9:00~12:00,13:00~17:00)

現場登記:每週二、週四中午12:10起受理現場預約

服務內容:心理諮詢、心理健康BMI檢測、北市心理衛生資源介紹等

服務時間:至2022年12月31日。每週二、週四中午12:20~13:30

服務地點:臺北市政府一樓東區秘書處市民服務組

*不限台北市市民* 諮詢免費,每人限使用2次(不得為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