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平安:
傳道書三章一節說:「凡事都有定期」,改變也許是個正面的經驗。就像最近加州的天氣變化,我們看到山頂蓋上了白雪,真是好看,同時對許多喜愛滑雪的人士也是一個期盼的改變。近來的美國在文化上經歷了由立法帶來的一些改變,這些改變對不同的族群也帶來了相異的影響。
令人傷感的是我們對改變和差異的自然反應就是懼怕,這是出自人性的本能反應。聖經教導我們用上帝的愛來面對懼怕,約翰一書四章十八節說:「愛裡沒有懼怕」。一位紐約時報評選最佳銷售書籍的合作者瑪格.史達巴克在所寫的文章「差異文化之美」中寫道:「上帝愛所有的人類,祂也呼召我們當我們效法耶穌時,把上帝的愛也返照在所有人類身上」。
對於其他國家的人民想要移入美國生活也有不同的說法,我們做父母的需要引導孩子們知道如何為身邊來自不同背景的人設身處地的著想。因此我們刊出了「與孩子談論種族差異問題」,身為父母我們必需以身作則,示範選擇用同等的價值來看待與我們有差異性的人。例如:我們可以停步來親切問候在孩子學校中打掃走廊的工作人員,或是邀請新近遷入社區的外國家庭來家中吃飯等。
在本期雜誌中我們也推出了「如何與孩子討論大麻」,有多少父母真正預備好幫孩子們做早期的預防而其效果卻可一生受用無窮?希望本文可以裝備家長與孩子們一起面對大麻合法化的問題。
做為孩子的模範,讓我們也學習更好的處理與配偶間的差異。「丈夫性趣缺缺」和「破壞性衝突」二篇文章也能對我們的父母角色有所助益。
最後,當我們重視有差異性的人,求神教導我們如何對生活環境中的人分享祂的愛。正像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他本來因種族及宗教的差異被猶太人蔑視,但當他看到一個猶太人被強盜打個半死,躺在路邊卻無人救援,就動了慈心而百般的照顧他(路加福音第十章)。讓我們來學習欣賞上帝所造美麗且各不相同的人類吧!
愛家協會華人事工部主任
陳安娜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