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達拉斯 著 ■ 曉愛 譯
“主耶穌基督,此時我要獻上我自己。請在周圍正發生的任何有需要去回應的事情上使用我。”——彭柯麗
我第一次被要求去向會眾傳講有關同性戀問題時,在聚會開始之前,主任牧師把我帶到他的書房,給了我一些告誡:一些會眾會認為你太寬容自由了,因為你說我們需要對同性戀者有更多的憐憫,但是有一些人則認為你太保守了,因為你認為同性戀是罪。
你要意識到現在這裏有兩個群體,一些是不能容忍同性戀的年輕人,而還有一些是有同性戀孩子的父母。
在這個問題上保持一個立場的話,保證會有張力和無休止的爭論。而爭論從來都是不愉快和不舒服的。但是當基督徒面對這個時代的危機時,這個問題就已經是無法避免的了。
我們也要回應這個時代的危機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看到擺在我們面前的挑戰超越了反對邪惡的挑戰。而在這個邪惡的時代裏,最值得關注的挑戰是活出基督的樣式。“滿有恩典和真理”——這是約翰在福音書中描述主耶穌的方式。這兩個顯著的特質在主耶穌的生命中看似是矛盾的,但它們確實極佳共存著。一方面,祂充滿了恩典——完全的愛、憐憫、溫柔和同情。而另一方面,祂對真理從不妥協。
A. 對我們的不道德行為進行悔改
在實際地進入我們的文化中和談到罪之前,上帝呼召我們先來看我們自己的罪,對存在於我們生命營壘中的任何不道德的行為認罪悔改,並重新回到聖經的道德標準中。
主耶穌基督沒有說:“不要試著去掉你兄弟眼中的刺。”他說在做這件事之前,你先要看看自己眼中的樑木。在羅馬書中,保羅也有同感,他說:“你說人不可奸淫,自己還奸淫嗎?你講說人不可偷竊,自己還偷竊嗎?”因為這種類型的謊言,保羅說:“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們受了褻瀆。”今天,上帝呼召教會首先要對自己的不道德行為進行悔改,之後才能有權威性地對當今時代的道德問題表態,並引領人們回歸聖經的道德標準。
B. 重建誠實和責任
也許真正的問題是基督徒不願意承認性掙扎的存在。
我曾經當過服務員。如果你曾在餐廳當過服務員,就知道你有一部分工作是必須拿著酒單進入酒吧去點單。 我願意去酒吧點單。我會看到和你在任何一個酒吧所看到的一些常客,這些人每天同一個時間會來——俗稱“酒肉朋友”。起初,我覺得除了整天喝酒沒事可做的這些人多讓人沮喪呀!但慢慢地,我發現他們當中有值得我羨慕的地方。他們很容易就推心置腹。他們什麼都能聊得來,他們看著彼此說:“因為你,我感謝上帝。和你一起,我可以誠實;和你在一起,我能說我在哪裏;和你在一起,我可以抱怨;和你在一起,我可以展現我醜陋的一面。”因此我想知道,“為什麼教會不能更像一個酒吧?”
如果我們在通過教會大門時,能真誠地說:“哦,感謝上帝——只是你。因為你,我們能做我自己。在這裏和所有的地方,我可以是軟弱的,我可以是真實的。”這將是多麼美好啊!雅各書5:16節說我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我們可以得醫治。我相信,如果教會真的了解在教會中的性方面犯罪的話,那麼就會有真正的醫治了。
C. 關於對同性戀者的敵意
教會必須在對同性戀者的敵意上進行悔改。我相信上帝是呼召我們重新委身在勇敢的愛中。你們還記得約拿被上帝呼召去應付一群他完全不想面對的人嗎?今天,多少基督徒也在這樣的約拿綜合症中掙扎——毫無憐憫的說教和論斷。
D. 重建服事的可信度
勇敢的愛尋求不妥協的服事。我們讀到的關於耶穌基督的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是普通人都樂意去聆聽祂。神道成肉身,行在人間,而人們因為祂的平易近人而回應祂。主耶穌可以接近妓女、稅吏和律法最底層的人們。你從來沒有聽到祂對罪合理化。祂也毫無遲疑會告訴一個淫亂的女人:“我不定你的罪,但是希望你能停止,不要再犯罪了。” 祂全心全意地去服事人,並和他們相處。
帶著勇敢的愛接觸同性戀者。有一位牧師顯露了對愛滋病患者真切的負擔。於是,他就開始去醫院探訪愛滋病患者——其中很多年輕的男同性戀者正走向死亡。如果允許的話,他會去和他們聊天,了解他們,給他們讀書,也會為他們禱告和向他們傳福音。如果不可以,他就只是在那裏照顧他們。
很快地,當地的同性戀電臺發現了他正在做的事情。他們就打電話給他:“你好,牧師,我們聽說你正在服務愛滋病患者,你對同性戀怎麼看呢?”他說:“哦,我相信這是罪。”他們說:“好吧,我們不喜歡那個說法,但是我們喜歡你。你願意來我們電臺上節目嗎?”就這樣,不久之後,這個中年保守的牧師發現自己正通過一個同性戀電臺主持節目,談論他對於艾滋病患者的使命。當節目結束的時候,他把他們教會的名字和地址公布給大家。不久之後,很多同性戀者開始出現在他們教會,他們只是過來聽聽在電臺節目中表現出來愛、溫柔和開放的這個人所講的東西。面對這個情況,會眾有些緊張,他們說:“牧師,有同性戀者來了!他們占了兩個通道,我們該怎麼做?”他說:“哦,我想可以讓他們坐在那些拜偶像、傳流言蜚語、淫亂和嫖客的旁邊。”
傾聽他們的心
我們都對這句“愛罪人,恨惡罪”的陳詞濫調很熟悉了。但你要明白,如果我們用一些詞如愛和恨那樣強烈,那麼我們身上就要顯示出這些情感的證據。如果我們說恨一些事,我們需要用實際證明。如果我們說我們愛,我們也需要證明這個。正如盡管我們反對罪,但我們首先應該去愛和照顧罪人。如果沒有別的,我們當然可以通過聆聽他們來服侍他們。如果你有一個同性戀愛人、親人、朋友或是同事,你可以為他們做很有力的服侍,如此詢問他們:“你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我想認識你。我想了解一些你的經歷。我想讓你知道我對你很感興趣,不是因為你是我談話的對象,而是我關心的人。”
(2015 Used by permission, Focus on the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