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姻親」在我們華人婚姻家庭中是個普遍存在,並且兼具難度及複雜性的議題。上文提出與姻親相處的原則,不但是專家的建言,同時也舉出了實際的範例,讓人容易照著實行,實在不可多得。礙於東西方文化不同,我們同仁聆聽各方的呼聲,並且針對華人家庭特殊的需要,整理出以下數則「我有話要說」並提出對策。希望讀者們與姻親有更美好的相處,更能享受天倫之樂。
一、 娶了媳婦忘了娘
「上文雖然引經據典,說得頭頭是道,可不就是擺明了的『娶了媳婦忘了娘』嗎?兒子是我家的獨苗,是我十月懷胎,辛苦拉拔大的,更別說他還是我後半生的依靠,怎能平白讓個外人就搶走了呢!」 × × ×
聖經是很深入人性的,經上說:「人要離開父母」,而不是說父母要離開子女,因為父母是不會捨得離開的。而子女離開,也並非撇棄父母,他只是需要較大的空間去組織家庭。
我們做父母的,在婚姻上都是過來人,知道沒有人是完全預備好了來進入婚姻的,也知道那裡面牽涉各種生活中極其複雜瑣碎的事情,特別是頭幾年的磨合期。看著年輕人一下高山,一下低谷的,又一付焦頭爛額、束手無策的窘態,唉!給他們多些空間,讓他們自行整頓去吧!
子女結婚了也是父母們人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雖然感到不捨,一面也感到欣慰,因為終於把孩子帶大了。再另一面也高興孩子找到另一半,從此他們小兩口可以互相照顧,我們就祝福他們恩恩愛愛的百年好合。同時,我們也安心放手,把生活的重心放回自己身上,繼續追尋自己在生育前未竟的人生夢想,過個充實有意義的生活。別忘了孩子們還繼續看著我們,指望我們做他們人生的楷模呢!
二、 媳婦熬成婆
「以前我們侍候公婆多盡心哪!也常受委屈呢!現在好不容易媳婦熬成婆了,對著下一代,我們又要尊重他們,這算什麼道理啊!」
如果我們覺得過去的模式帶來的只是長一輩的人快樂而小輩們卻須痛苦度日,如此家庭中的關係已失去平衡。
家,應該是人人都想回來的地方。除非我們完全認同過去的模式,認為那些都是至情至理,並且值得像傳家寶一樣一代代傳承下去;否則,既然您這個媳婦已經熬成婆,現在是大權在握,正是宣佈改朝換代,新領導新氣象的時候啦!從此全家大小都要兼顧得到,人人在家都能放鬆自在,都能開放的溝通,而「尊重」就是這種健康關係中不可或缺的潤滑劑。
等這樣的改革實行得徹底後,您可就要享受到全家人的真誠愛戴囉!到時那個風光呀!唉喲!
三、「很多人說到要與姻親同住都退避三舍,有沒有什麼實際可行的做法或安排?」
我們也聽到了確實很多人這麼說,下期雜誌中我們將用足夠的版面,為這個牽涉較廣而且非常重要的議題做較為詳細的分析及探討。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