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基甸
我們生活在一個媒體充斥的文化中,從我們每天的社交工具Facebook、QQ、微信……再到我們的休閒娛樂、微博、遊戲、音樂以及各種打發時間的App,似乎我們已無法躲避媒體的影響。
在中國有一句話叫“潛移默化”,我們稍加留意,便會發現媒體的文化往往很容易影響到我們個人;而媒體所傳遞的價值觀、認知以及道德規範,是需要我們去分辨的。例如一些電視娛樂節目,參賽者需要用詭計,撒謊和欺騙來贏得比賽或是把別人踢出局。除此以外,有些真人綜藝節目甚至提倡觀賞別人的私生活以滿足自己的娛樂。
大勢所趨,對青少年鯨吞蠶食
家長們已經注意到青少年在學習之餘接觸最多的就是大眾媒體。有數據顯示8-18歲的青少年平均花在媒體上的時間為7小時38分鐘,這些媒體包含電視、電腦、手機、網絡等。週末和假期使用的時間更長。很多青少年在課餘時間不外出、不交友,基本都泡在這些媒體裡。考慮到青少年在有大眾傳媒影響的環境中度過很多時間,那麼媒體對於青少年行為和發展的影響已然成為大量討論的對象也就是必然了。
例如現在的一些影視作品,青少年都是比較喜歡觀看的,但是在有些影視作品中卻有一些讓人無法認同的訊息,在2014年的時候電影《匆匆那年》熱映,網上突然開始討論起“墮胎”這個話題來。有人這樣總結:但凡是個青春電影,就要墮胎,而這些電影卻捲走了16億的電影票房。2015年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手機騰迅網對1368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受訪者中,90後佔44.7%,80後佔32.3%。其中71.4%受訪者認為當下青春片不是自己青春寫照,調查顯示,83.4%的受訪者認為青春片中的墮胎情節會對青少年造成誤導,僅11.9%的受訪者認為不會。
誘導使用暴力,無視於犯罪
除了一些影視作品,各種網絡遊戲也佔據了青少年的心,而虛擬遊戲世界裡,搏鬥、槍戰甚至殺戮等並不鮮見,但是這些情節被一群青少年搬到現實世界中,會發生怎麼樣的駭人故事?設想如果你走在路上,一個陌生人突然出現,冷不丁猛地一拳將你擊倒,沒有理由。接著,你被擊倒的視頻,被襲擊者傳上網炫耀。
2013年11月,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的王冠高地地帶,發生了一系列類似的連續襲擊事件。據紐約警察局稱,最近至少有9起襲擊跟“擊倒”遊戲相關,受害者中有76歲的老人。“擊倒”遊戲也有中國版本,2012年,南京就發生過“暴打路人甲”的遊戲。當地居民的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我第一次聽說這樣的事情,但是我天黑後再也不會出去了。”住在發生“擊倒”遊戲襲擊地點對面的老人William Baily說。至於襲擊者是從模擬遊戲《俠盜獵車手》(GTA)中知道“擊倒遊戲”的。在該遊戲中,玩家建立了一個犯罪帝國,他們扮演的虛擬角色可以隨意地搶劫司機,隨機將路人襲擊倒地等。
的確,媒體對我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比如過去我們購買東西的支付方式是現金、刷卡,那時候如果說出門三件“現金,鑰匙,手機”,而如今,出門僅需兩件:手機,鑰匙,也許過幾年手機也可以當鑰匙使用了。另外移動支付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大眾的消費模式,十年前你說移動支付,別人會認為這是個不靠譜的東西,但是現在從交水費電費到打車吃飯、購物,從學生群體到大爺大媽,我們似乎都已經習慣了不再使用現金支付,而是使用手機“掃一掃”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支付寶成功地改變了我們固有的支付習慣,Facebook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
網路媒體代替父母成為主要教導者
在NNIC調查數據中顯示,2011年小學生網民中上網時間長為5.7小時/週,2012年為6.3小時/週,而到2015年為止已經逐步上升至21小時/週。現在的孩子,幼兒園時就已經會使用手機、平板了,即使不認識字,但是圖畫,視頻,音樂還是會影響到他們。再加之現代社會的家庭結構,工作的壓力巨大,使父母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陪伴教導孩子,而媒體網絡則可能漸漸成為了孩子們的主要教導者,並且隨著孩子的成長,會接觸更多的媒體,同樣,媒體中所傳遞的東西也會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價值觀、認知以及道德規範。所以媒體辨識對孩子們很重要。
媒體辨識則是對文化藉著音樂、電影、電視、電台、雜誌和互聯網等等傳給我們的信息中所含的偏見進行過濾、理解和識別的能力。
因此,青少年需要“過濾”從媒體得到的訊息——成為辨識媒體的主人。
媒體是把雙刃劍,可以保護人,也可以刺傷人,既可以祝福人,也可以捆綁人。“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哥林多前書六章十二節)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成為媒體的主人?
我們需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誰在支配誰?是媒體支配我們,還是我們在支配它?
2.毒品還是良藥?不良的媒體文化就像毒品一樣侵蝕這一世代青年的心靈;同樣健康的媒體文化也可以塑造美好的心靈,所以你希望接觸哪類媒體?
3.是媒體佔據我們的心靈空間,還是讓媒體成為心靈空間交流的工具?
4.我們在接觸媒體時有沒節制的心,是漫無目的地瀏灠,還是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並且適可而止?
5.媒體讓我們人與人之間更親近呢?還是更遠?
6.媒體的信息讓我們生命被建造呢?還是被拆毀?
其實這些選擇不在於媒體本身,而是在於我們自己!
所以做一個媒體的主人,首先頭腦中得裝個過濾器,能夠分辨哪些媒體可以接觸,哪些媒體應當拒絕;哪些有益?哪些有弊?然後我們要能夠過濾掉不好的信息,把美好的信息接收進來;“求你用你的話使我腳步穩當,不許什麼罪孽轄制我。”﹝詩篇一一九篇一三三節﹞看來其中若裝備真理就能使我們有分辨是否的標準,也使我們可以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穩當。
願我們的心靈不被媒體捆綁,反倒因媒體而更充實,更豐富!最後在與媒體的互動過程中養成自律的優良習慣,讓媒體成為友誼的橋樑、夢想的翅膀、成功的助手和福音的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