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na Schutte 作 ■  求真 譯

有一次我與一位36歲的男子在網上聊天,他問我願不願意看他對於婚姻和伴侶要求的條件。「可以啊!傳過來看看。」我回覆他。他這種請求頗奇怪的,當看到了他對完美妻子所列出的條件時我可真是哭笑不得。
他對婚姻所要求的條件大約包括了八篇電子郵件,每一篇又加上了三至四個附件。他還寫了一篇文章詳細地描述了他心中完美的伴侶。他要求她必須要在家教育孩子,要有吸引人的外表,苗條的身材,正常的身高和體重,沒有欠債,從未結過婚,是處女,未得過任何性病,並且在他隨時需要時得給他「狂野的性」。最重要的是,她必須順服。
看了他所列的條件的瞬間,我意識中對於「施虐者」的警示燈開始瘋狂地閃了起來。
我決定對他持著保留的態度。為什麼呢?因為,雖然他的有些標準看來好像很合理,可是在他這些僵硬的規條裡,完全沒有恩慈可循,暗示了一個潛在的想要完全掌控且無法控制情緒的傾向。他的那些條件讓我想起作家派翠西亞、伊凡斯書中所講的。在〈言語虐待〉這本書中,伊凡斯說:「一個有虐待傾向的男人,會在他自己所創造的一個理想卻不存在的世界裡塑造一個完美的女人形象。但當發現他愛情故事的女主角出現了瑕疵,顯露出她只是一個凡人,就會因她達不到他的期望而發怒。」。

為何我們往往不容易辨識出一個人是否是施虐者
但願我能夠時時都像認出這個人一樣容易地辨識出一個潛在的施虐者,然而並非總是這麼簡單,因為:
1) 我們不曾被教導去注意哪些是有施虐者徵兆的紅旗。
2) 情緒和言語的虐待通常較難像身體虐待一樣容易辨認出來。而且
3) 當你身處於一個有虐待傾向的關係中,困惑往往主導了一切,讓你很難看出你的對象是否有虐待的傾向。事實上只要是家庭中混合著各種錯綜複雜致命性的負面影響和自尊心低落的問題,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有虐待傾向的人。

幫助你辨認有虐待傾向者的測驗
也許你正想知道怎樣才能辨認出一個有虐待傾向的人,甚至懷疑自己已經是與一個有虐待傾向的人在一起了。這裡有些有關「被毆打妻子的教育」的問題可以讓你對於所處的關係做一個自我檢驗。如果在其中的任何一項你的答案是「是」,我鼓勵你去與輔導員或一位值得信任的朋友談一談。
  你是否覺得你們的關係中有些不妥,但不知如何去形容它?
  你是否覺得伴侶對於你的想法或感覺不重視?
•  伴侶是否總是會想盡辦法要贏得你們之間的爭辯,比如貶低你,威脅你或恐嚇你?
  如果你跟別人談話伴侶會生氣和忌妒嗎?他/她會怪你欺騙嗎?
  你是否覺得在伴侶的眼中你做的

事沒有一件是對的?
  伴侶是否告訴你沒有別人會要你?
  你是否覺得必須要小心考慮如何應用你的時間?
  當你試著與伴侶討論問題時,他/她會是否會辱罵你?
  如果你想花錢,伴侶是否會試圖告訴你要如何經營你的財務?
  每當事情出錯時伴侶總是會怪你?
  當伴侶在你身邊時你是否會感到緊張?
  你是否為了避免讓他/她生氣而必須很小心的控制你的行為?
  你是否害怕與伴侶意見相左?
  他/她是否在你們開始相處時極會討好你,可是現在卻總在旁人面前批評和羞辱你?
  伴侶是否告訴你,你如果改變了,他/她就不會虐待你?
  你伴侶的忌妒心是否阻止你與你的朋友與家人見面?
  伴侶是否讓你覺得你是瘋狂的,錯誤的,愚蠢的或無能的?
  伴侶是否曾用暴力或威脅的行為嚇你?
  伴侶會阻止你出門去做你想做的事嗎?
  你拒絕伴侶的掌控時他/她是否會懲罰你?
  伴侶是否說若你與他/她分手,他/她就會殺你或者傷害你或自殺?
  伴侶是否總是為他的行為找藉口,譬如:「他是因為受了酒精或藥物的影響」,或「他不能控制他的脾氣」,或「他只是開玩笑」?
  你的伴侶是否會為了想加速你倆關係的進展而給你增加壓力?

如果你認為你是在一個有虐待傾向的關係中該如何做
如果在做完這個測驗後覺得你是在與一個有虐待傾向的人在一起,你必須知道,最主要的是,不論那位對你來說極重要的另一半告訴你什麼,你對他的行為是不需負責的。施虐者善於扭曲事實,讓你感覺你是那一個有問題的人,你是瘋狂的。記住,你不是那個該被怪罪的人。
第二,要知道不論你是多麼的好或心地多麼善良,你無法改變你的伴侶。
第三,你需要告訴他人你與你伴侶的這種關係。被虐待的受害者通常覺得他們必須保護他們的伴侶或配偶,即使對方是錯的,因此害怕把他們的施虐者告訴別人。無論如何你必須尋求幫助。你可以聯絡愛家,撥打1-800-A-FAMILY與一位有執照的輔導談,他們可以替你轉介到你住所附近的輔導(第一次免費)。你也可以聯絡“全國家庭被虐熱線”1-800-799-SAFE 尋求幫助。
最後,要記住,你是寶貴的,上帝創造了你是為了要讓你受尊榮的。

(©2020 Focus on the Family. All Rights Reserved. Used with permiss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www.focusonthefam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