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 官
在這世上有二位蕙質蘭心又獨立堅強的女士,為我照顧兒子們並打理孫子的事,讓我能安心過著輕閒的退休生活。她們是我的媳婦,也是我人生中的貴人。
大媳婦與我住得較近,我曾來來去去幫忙接送孫子上下學及課外活動等,跟她有較頻繁的互動。我慶幸她個性開朗體貼,總以信任及尊重的態度與我相處,完全無視於周遭同事及朋友間普遍存在婆媳不和的陰影,她始終就是相信可以跟我經營很融洽的婆媳關係。我受到她的鼓舞,也朝著同樣的目標來努力。其間,對華人中常聽到「把媳婦當女兒看待」的說法,感覺聽來很高調,做起來卻相當困難。
她不是我的孩子
身為一個母親,並不需要有所羅門王的智慧才能分辨出是不是自己的孩子。那十月懷胎加上把孩子從小拉拔到大的過程,豈是一個「當」字所能涵蓋!也就是因為媳婦與我之間缺乏這樣的血緣及二十幾年共同生活的相知相惜,要我把她當女兒,就像要她把我當成親生的母親一樣,都是難以超越的困難。那麼,我要如何看待她呢?
我發覺自己住在兒子媳婦家時,自然而然就會想到兒子的需要。總記得幫他預備個水果讓他帶去上班,想到水果中的維生素等營養可為他忙碌生活中的身體添加活力,這水果給兒子吃竟比自己吃還滿足、還開心。那麼媳婦呢?她上班也很辛苦,是否也需要補充體力?何況我預備的水果,她一定吃在嘴裡,甜在心裡呢!同樣身為女人,她應該像我一樣喜愛水果,那麼就幫她預備兩種水果吧!結果媳婦如預期的帶著驚喜的甜美笑容給我一個大擁抱,我沒想到的是自己這時感受到的滿足與開心,竟然不亞於從兒子身上獲得的!
她與兒子原為一體
看來作業成功,我開始分析自己這段心理過程,歸納出兩個關鍵:一個是我想到兒子時,就也想到媳婦;為兒子預備什麼時,媳婦也有一份。因為她與兒子是一體的!這時才發覺聖經中的教導竟是如此地貼切實用,實在充滿智慧!
再則,我還可以運用同為女人的特質,去了解她的需要及喜好,對她做出貼心的表現。整理出這些原則後,再依此發展出各種變通方式。我發現這樣的做法對我而言一點都不難,並且行之有年後,媳婦非常清楚知道我對她的愛並不亞於親生的孩子,我們之間的關係至此可說是超越了一般的婆媳了。
婆家變娘家
由於兩個媳婦都是從台灣嫁到美國來的,我感念於她們為了婚姻而遠離自己的家人與朋友圈,身在異地,對新生活難免有調適的困難,卻為避免家人擔心,她們也只敢報喜不報憂,想來一定很孤單無助吧!於是憐惜之心油然而生,轉念之間就有了主意。所以趁著跟她們相聚時,婆媳一起坐下來商量大計。在跟她們提出我希望把婆家營造成像她們的娘家一樣,讓她們在這裡可以得到放鬆及支持來幫助她們適應婚姻生活後,她們大為感激。
但立意雖好,仍須訂下實際做法。於是又經一番討論後,整理出細則如下:
一、先把傳統的婆媳禮節放下來。我們都一致認為家裡最重要的,就是我們三人在這裡都能得到放鬆。由於生產過的我們容易腰酸,所以共同研究的結果,對我們而言,最舒服的坐姿就是盤起腿來,讓腰部放鬆,特別是吃飯的時候。這樣一來,相聚時我們可以在辛苦作飯後,舒服地用飯。飯後,男士們把孩子帶開,碗盤放到洗碗機裡清洗,女士們繼續一邊品嚐甜點,一邊天南地北,大聊特聊,又說又笑,直到盡興。希望每次相聚都能為她們帶來減壓的效果。
二、不一定要按節日過節。為什麼一定要在母親節跟著大家去擠飯館呢?我們都認為過日子比過節重要,平時也可以不計形式地互表關心。她們回來都可享受各自鍾意的料理,有堂食也有外帶的,讓她們齒頰留香之外,「家裡的味道」也跟著融進她們忙碌的生活。她們忙碌之餘,也不忘電話中對我噓寒問暖,撒撒嬌,我也心滿意足。
三、最難的,是成為彼此心靈上的支持伙伴。我很感恩的是媳婦們能彼此間像姊妹般親密、無話不談,並互相提供支援。我只要願意融入她們,她們就放開胸懷接納我。婚姻中的辛酸、無奈雖不足外人道,我們卻可以互吐苦水,互相取暖。
縱然她們抱怨的內容常是兒子不夠幫忙家務,兒子這樣,兒子那樣。我還是需要公而忘私,放下長輩的架子及顏面,並且避免介入小輩的婚姻。除了在心理上給她們打氣外,也提供實際可行的因應之道。例如家務若真是協調不來,而經濟上又負擔得起的話,可以找清潔人員進來幫忙,將可以減輕夫妻間的張力並增加家庭時間的質量。實行的結果,效果還相當理想,媳婦感激不已。
當大媳婦有個一、二天休假,把孩子們交由老公照管後,她休息地點的首選就是回來與我相聚,即使她同事們對這種「逆向操作」大不以為然,我們卻樂在其中。婆媳結伴逛逛街,吃吃館子,若是懶得出門,可以在家促膝長談,也可以相伴聽聽音樂、看看書,享受片刻清靜。
因為婆家變成了娘家,媳婦們不知不覺中也成了女兒。我有時情不自禁地撫著她們的長髮,感嘆著自己何其有幸,上帝派遣她們來補足了我沒有女兒的缺憾。她們真是我的貴人!
數月前在家族團聚中,我語重心長地跟家人們分享:「大家都說:『沒有好婆婆,就沒有好媳婦。』,我認為正好相反。因為我已服侍過長輩的終老,小輩也各自成家立業,現在的責任只剩照顧自己和老伴的健康。比起媳婦要工作,打理家庭和孩子,還希望能照顧到雙方的長輩,媳婦的角色實在難多了!」。正處在諸般壓力中而心力交瘁的大媳婦馬上紅了眼眶。
我是過來人啊!年輕時只希望有個援手,能讓我稍作喘息;有個去處讓我偶而放下一切,能清靜個一天半日;有個知心對象聽我訴訴苦,便能使我重整精神,回到崗位繼續扮演人女、人媳、人妻、人母的多重角色。現在我情願自己成為一隻援手,一個去處,一位傾聽者,護衛著我的媳婦們。她們已成了我的生命共同體,我們禍福與共、心意相通,她們的笑容就是我的滿足。我誠摯地希望她們快樂,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