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分享(一)【王 彬】
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參加了《青春無悔》,那時候它還是原名《無悔今生》。
當時就是覺得能夠得到新知識就去報名了,在那一期我學習了很多好玩的遊戲,感覺很開心。後來又陸續地參加了《青春無悔》的幾期,知道了發生婚前性行為是不好的,什麼階段是不對的。那時我覺得這個課就像新聞中說的那樣離我很遠,就像《青春無悔》課程中那位“超人”的心態一樣,以為這是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的。
直到一個朋友把自己擔憂“我還沒有來例假,是不是懷孕了?”告訴我時,才知道男女一起出去發生關係的可能性很大。當時我的男友也一直打電話說:“我見你時希望能夠和你一起過夜。”(他沒有表達有婚前性行為的意思)。之前一直擔心別人說閒話,我也一直拒絕。現在我拒絕的決心更大,因為男女單獨出去很危險。我是一名基督徒,對方不是,關於婚前發生性關係這件事情上我們的觀點不一致,經常因為分歧吵架。不過感恩的是,上帝讓他在外地工作半年才能回家一次,在約定好下次見面前,我就和他分手了,免去了我的試探!
後來又幾位朋友來我這裡尋求安慰,我得知身邊的很多人看似每天開心快樂,但是內心因為婚前同居而撕裂很深。我當時因為失戀心情不好也急需安慰和活下去的動力,就去了認證培訓。
這次的認證我聽得很認真,因為想要幫助身邊的人。得到的收獲很多,內心震撼很大。後來考取培訓師,帶領工作坊,參與服事。我慢慢發現《青春無悔》是一個寶藏,現在的我回想起來真的很後悔,當初浪費了很多的時間和資源沒有更加好好學習。
例如:第一單元講到我們是獨一無二的,有夢想和目標。如果我第一次學習就有目標和夢想,我想我的生活軌跡比我現在的要好很多倍。我也不會經歷自卑,焦慮那段低谷時期了。
《青春無悔》中的:“Say No!”學習並運用好,我的戀愛時光爭吵會少很多。當時我只說不可以,沒有說拒絕的原因。我現在想想他給我的壓力很大,因為他感覺我不愛他。如果說清楚這種界限,可能我就不會面臨“大齡女青年”的尷尬和爭吵的痛苦了。
《青春無悔》中那種巧妙的拒絕,我想我的朋友應該不會迫於壓力去屈就自己的男朋友了吧!
在傳講過程中,受益最大的是我自己。每次講到“我是獨一無二”時,我都暗自告訴自己:“我是獨一無二的。”。也是每次在備課和傳講過程中,讓我漸漸相信我是獨一無二的,自卑感逐漸消失;在講夢想時我遲遲不敢說自己的夢想,不敢寫自己的目標,迫於壓力我開始正式思考我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寫下並且分享出來後自己動力更大;在設立界線的那課中,我反複的體驗設立界線後面對的壓力和挑戰(我是一個界線不清晰的人),我內心有了反複的掙扎,也是這樣的過程中開始有了一些界線,為自己的心理設立了疆界等。我個人收穫比我想像的要更多,我也在傳講過程中找到自我價值感,讓我更加堅定的活下去。
見證分享(二) 【宋 琨】
我從2014年左右接觸《青春無悔》這個課程。當時我工作的地方是專門養育孤殘兒童的機構,看見一個個鮮活的小生命被無情的拋棄,我內心真的是非常痛苦。痛定思痛,回想來我們自己所做的都是事後的工作,把遺棄的孤兒帶回來,給予良好的照顧和精心地養育,然後期待他們被成功地收養。但是這也不能減少被遺棄的數量和命運。因此,我思考如何來改變,思考一番後答案最終落在青少年對生命的認知和尊重上。因此,經過我上級的推荐,讓我參加了這個課程。
在這個課程中,我自己體驗,自己經歷,才發現有很多關係在我年少的時候並沒有領會。何況現在的青少年,豈不是重複原來的舊路,自己摸索,無人引領,誤打誤撞,然後焦頭爛額。同時,自己那時候的父輩也並沒有傳承什麼給當時的我,而這種狀況在現今的家庭中又比比皆是。那麼誰來關懷這群少年人?伴隨這個問題,我加入到《青春無悔》的行列中,從中結識了很多義工和爸爸媽媽們,是這個課程讓我認識了這麼多具有社會責任感,有愛心,有知識的朋友們。他們陪同我一起在各個學校宣講《青春無悔》,一起討諭青少年的問題,我們一同在服務別人的時候又同時服務了自己的家庭。我們成立了「青春無悔父母群」,在裡面我們學習如何為人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如何關注孩子。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遇到了大學的老師,她自己學完《青春無悔》後就在學校開了選修課,每年孩子們都可以選擇這個課程來認識真相。我們遇到了托管班的負責人,她告訴我現在的女生連自己的生理現象都不懂,男孩子不懂什麼是遺精,怎麼會出現這種狀況等,讓他們既羞愧,又自責。
這些正是這個年紀碰到的困擾,然而自己的父母親卻視若無睹。通過這些的回應,讓我知道《青春無悔》這個課程是可以更深入更全面來幫助青春期的少年們。
在我自己舉辦的學生坊裡,有一個小男孩讓我記憶深刻。在家他是個反叛的孩子,來到這裡卻十分內斂,經過一天的相處,最後終於跟我打開了話匣子。他說到自己因為跟父母鬧矛盾,離家出走好幾天。在外飢渴難耐,就跟原來的好友打電話請他們幫忙送些吃的。結果平時稱兄道弟的,沒一個來,倒是平時關係不怎麼近的同學幫了忙。說著說著,紅了眼眶。記得上完了這三天,在某年的年末,我們又見了一面。他告訴我,原來自己不好好學習,現在懂得學習重要,從最後一排,坐到第一排。不光自己的行為大有變化,還帶動自己平時一起玩鬧的朋友也坐到前頭認真聽課。當時我聽到的時候真是又驚又喜,雖然不知道這股動力能夠持續多久,但是我們結下了友誼。現在這個孩子交了女朋友並且上了體院。
其實,像這樣的小故事還不只這些,不過最讓我受益的是,我看到這些少年們是多麼需要成人的指導和尊重,他們呼求著被認可,被更好地對待。讓我們一起攜手,通過《青春無悔》的課程,一同認真地,同理心地善待他們,告訴他們生活的真相並幫助他們做出更好的選擇,成為他們的教練。
同時,有必要對他們的父母親給予一定的分享,青少年成長離不開自己父母的陪伴,這樣在家中可以繼續跟進這個課程的理念。所以「青春無悔父母版」也需要好好策劃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