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lene Pellicane 著 ■ 紅英 譯

有一天,我們將麵包車停在一個女孩身後,她正走在我們所行駛的馬路中間,戴著耳機,專注地看著手機,根本沒有意識到我們就在她身後。我們跟在她後面行駛了有一段距離。當時是我丈夫詹姆士在開車,他不想嚇著那個女孩。我想詹姆士內心是非常想按喇叭提醒那個女孩,讓我們可以過去的。最後那個女孩終於走上人行道,絲毫沒有覺察到有一輛兩噸重的麵包車行駛在她身後。
感恩的是,如今絕大多數青少年不會在馬路中間不顧交通狀況而發短信。但是他們卻因為喜愛的應用軟件、電子遊戲和社交媒體,正錯過外面世界裡中很多其他的東西—關係,交談,連接。使用電子設備在孩子的周圍建立起一個虛擬的交談環境,讓外界變得毫無意義。如果你的兒子沉迷於電子遊戲,那他就不太可能能聽到爺爺的故事了。同樣,當你的女兒以短信或社交媒體來獲取更新信息的話,她就將沒有時間坐下來聊天。日積月累,這些習慣就在極大程度上改變他們的社交技巧以及對他人的興趣。
我們是如何讓迷惑這代人的高科技虛擬世界流行起來的?在這個痴迷於自我中心的數字化文化潮流當中,我們如何才能幫助孩子們懂得面對關係的重要性。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始:
建立“以人為先”的文化
由於電子屏幕時間侵蝕人際關係技巧,所以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孕育重視人以及面對面關係時間勝過電子屏幕時間的家庭文化。無論是在家或外出,作為一個家庭整體,共同約定所有人都遵守一些重要規則。最好的決定就是就餐時餐桌上和背景都杜絕電子屏幕。如果有人要給食物拍照,一定要快,而且拍照後立即把手機放到一邊,不再去碰它。享受此陪伴的時間,排除任何不必要的打擾。通過實踐這樣的禮貌行為,你的家庭將成為少數幸福的家庭之一。一個最新研究顯示,81%在餐廳享用晚餐的美國人在吃飯時會盯著手機看。
用餐之後,不要急於拿起電子設備。是的,家中的每個人捧著電子設備來放鬆確實很方便,但是這樣的氣氛可能正將大家彼此疏離。
此外,約定遵守這項規定:所有家人睡覺前都將手機放在臥室之外。如果你認為不把手機放在手邊你就很難入睡,告訴你自己你可以做到—下定決心照著做。這樣嚐試一週:每天結束時,把手機放在另外一個房間充電,並不再去查看它,而是去讀經、禱告、記錄當天的美好回憶或感恩事項。在臨睡前仔細想想這些回憶和感恩才是對我們的心靈更為重要的事,而不是那些電子設備裡面你需要更新了解的內容。

用心尋找機會
小時候我是一個非常害羞的女孩。我總是想和父母一起待在教會裡。(如果那時有智能手機的話,我可能非常容易就沉迷其中了。)但是我的媽媽堅持讓我去參加年輕人的聚會。她這樣建議我:“去找那些獨自坐著的女孩子,問一些問題。我肯定她們會成為妳的朋友。”漸漸地,我通過對他人產生興趣而克服了我的害羞。
我想今天很多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害羞,讓他們即使身邊有人圍繞,也只專注於手機屏幕。好像他們被現實的對話嚇到了,完全通過手機來建立他們的關係和身份認同感。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培養孩子重視現實世界的關係。你也可以將我母親的建議送給你的孩子,鼓勵他們堅持去尋找可以一起午餐、共同完成一項任務或一起出去跑步的伙伴。問他們:“你們班今年有新同學嗎?”或“這週有沒有朋友需要你的鼓勵啊?”
很多孩子善於談論自己,卻很少去傾聽他人。鼓勵他們,教導他們去問問題,表示對他人的與趣。他們可以問孩子間的問題,比如:“你有寵物嗎?”或者“你週末喜歡做什麼呀?”或者問:“你有什麼愛好嗎?”傾聽和好奇是無價的人際關係技巧。
在學校和教會之外,你也可以找到其他的機會來鼓勵你的孩子操練他們的人際關係技巧。我們家附近有一個退伍軍人之家。我13歲的兒子伊桑非常熱愛閱讀關於二戰的書,有一天我靈機一動:為什麼不讓伊桑去認識從戰場回來的退伍軍人?我打電話給退伍軍人之家,問他們是否需要一位彈鋼琴的中學生。伊桑不久就在一個咖啡時間為幾十位退伍軍人彈奏他們年輕時風行的喬治‧格什溫的曲子,你可以看到他們的臉龐因為盼望和歡喜而神采奕奕。最後,伊桑有機會聽到一位二戰老兵講他的故事,並自豪地展示他的紫心勛章和青銅星。當我們的孩子花時間與他人交流的時候,一路上總會遇到很多驚喜。

“轉向新焦點”操練
身為父母,我們可以和孩子們討論現實中的關係,但如果我們太忙於短信或郵件而沒有看著孩子們的眼睛,我們就言而無信了。如果我們自己被電子設備所佔據的話,就不能期待孩子們能夠與他人建立真正的關係。在我家的辦公室裡,我的眼睛總是盯著電腦屏幕的,在工作和母親角色之間的張力讓我實踐改變的操練,我稱之為“轉向新焦點”。
當我感覺到有人走近時,我就把椅子從屏幕轉離,面向我所愛的人(如果我在低頭看手機,就會抬起頭),面帶微笑看著那個人的眼睛,這個肢體語言表達:“我在聽!”
我的女兒露西喜歡擁抱。當她向我的辦公桌走來,接近我之前我就採用“轉向新焦點”。我會用擁抱來迎接她,得到這個積極關注後,她就會非常高興地一路小跑又忙她的事情去了,她的整個小插入不到30秒。但是,如果我沒有轉向露西給她擁抱的話,她就會在桌旁等著我完成正寫作的句子,這樣插入就會佔據更長時間,而且我們雙方的滿意度都更低。如果更多的父母和青少年實踐這個“轉向新焦點”,你能想像我們的世界將有多麼的不同嗎?在他們面前教導以人為先,如果有人走近時,他們正在發短信,鼓勵他們暫停發短信—那怕只是抬起頭說一句“讓我發完這個短信,馬上就好。”理想狀況是,他們能夠停止發短信,並給對方完全的注意力,但是即使他們請求等一等,也總比完全忽略對方強。願我們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後,能夠重視人與人之間實際的連接,而不只是在朋友圈點讚,不會馬路當中還緊緊盯著智能手機看。生活中有太多東西遠遠勝過那些一系列的自拍了。

生活在虛擬世界之外
沒有家庭可以完全避免科技。但我們可以更有智慧地使用科技。以下三個方法可以幫助阻止我們的孩子消失在虛擬世界之中。

限制使用
社交媒體和電子遊戲會使人上癮。研究已經證明設定一段電子設備禁用時間是非常有益的。如果一個孩子一週內因無法使用電子設備而產生明顯焦慮的話,表明她絕對需要禁用電子設備了。當他們恢復使用社交媒體時,鼓勵孩子們以此來和少數朋友建立聯繫,而不是單單刷屏瀏覽各類信息。當他們只是使用社交媒體和少數人保持聯繫的時候,這可以增強關係。

有目的性地上網
科技原本可以幫助我們組織並管理時間。然而就如我們在電視頻道間來回切換一樣,我們常常漫無目的地淹沒在各類更新信息當中。我們真的需要知道朋友晚飯吃了什麼或者名人夫婦分手的信息嗎?教導你的孩子在拿起手機或打開電腦之前自問:“我在做什麼?”並確保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再行動:“關於樂隊演奏,我需要給朋友發個短信”或者“我需要完成讀書報告”。你家的青少年是否消失在“屏幕之地”?請打開收音機,聽愛家協會關於如 何與他們連接的有用技巧。FocusOnTheFamily.ca/radio

擁抱一心一用
“我可以一心多用!”青少年可能會這樣說,當他寫歷史作業時他也可以給朋友發短信。一心多用給人聰明能幹的錯覺,但是研究卻打破了這樣的錯覺,現實絕非如此。根據斯坦福大學教授克里福‧納斯的研究,一心多用常常是浪費時間。納斯說:“因為他們無法過濾掉那些不相干的信息,所以注意力一直被分散。”納斯也說一心多用也干擾了現實世界關係所需要的記憶力。如果青少年正與朋友交談,同時也在發短信的話,常常很難回憶起與人交談的內容。教導你的孩子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情—全心投入對話、完成家庭作業、做完家務活—而不是在不同的事情之間跳來跳去。�

(本文原刊載於Focus on the Family magazine June/July 2018 issue. @2018Arlene Pelicane. All rights reserved. Used with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