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貼孩子,讓生活有空白

小學的孩子常常在一整天的學校課程後,又被父母安排送入安親班。 不僅如此,在安親班之後或者周末假日,父母還會安排許多才藝學習。 經常孩子早上出門上學再回到家裡,已經是要收拾收拾洗洗睡了, 和早出晚歸上班忙碌的父母幾乎一樣的作息…😰
建議父母,檢視一下孩子的時間表, 讓孩子在一周中有足夠的時間, 做自己有興趣想做的事,即使是發呆或放空, 對於成長中的孩子都是很重要的喔!

喜愛影音的請進 👉 愛,家就幸福了

延長幸福感你要這樣做

美國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馬丁塞利格曼認為, 要感覺到幸福,不僅只是關注降低負面情緒, 而是要更積極的培養幸福感。
幸福感不僅是感覺稍縱即逝的幸福情緒而已, 還包括要能知道自己的生命是多姿多彩、充滿意義。
因為這樣的覺察,會讓幸福的情緒延續, 而帶出滿足的感覺。
培養幸福感,一起來練習:
1.找出並相信自己的優勢
2.尋找生活中好事
3.表達感謝
4.對於身邊的事物積極回應 保持這樣的練習,幸福感就能長長久久~

喜愛影音的請進 👉 愛,家就幸福了

喜愛閱讀的請進 👉 莫非有情專欄

解救3C迷!

看到孩子們在電腦、ipad 以及手機等等的3C產品面前, 花下越來越多的時間,你會覺得困擾或擔心嗎? 如果會,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當個聰明父母, 幫助孩子,把隨時隨地沉浸在3C中的眼光—移開!
首先,父母必須認知到一個事實– 如果父母無法放下自己的手機, 要孩子改變行為,要他把眼光從手機上移開, 就會非常困難。
同時,要先思考的是, 要孩子移開眼光, 那是要他將眼光放在哪裡呢?🤔
有甚麼是可以吸引他的呢?🤔
試著執行「收手機運動」吧!!

喜愛影音的請進 👉 愛,家就幸福了

喜愛閱讀的請進 👉 莫非有情專欄

親密關係的幸福關鍵是….?

根據統計,即便感覺自己婚姻幸福的夫妻, 也有69%的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因為愛而承諾結盟的兩人, 常常進入到親密的婚姻關係後, 就會開始感覺到不舒服甚至感覺筋疲力竭。
因為親密關係必然會有許多的自我揭露, 一旦這些深層的、內在的自己, 不被對方接納的時候, 彼此就開始產生矛盾和衝突,甚至會撕裂關係。
接受彼此都不完美! 認知親密關係中存在很多的協調與溝通, 就能促成彼此生命的成長….

喜愛影音的請進 👉 愛,家就幸福了

喜愛閱讀的請進 👉 莫非有情專欄

制定屬於你們的婚姻任務!

不知道你在結婚前,有沒有曾經和另外一半一起討論過自己心目中最想要的婚姻生活? 也討論和伴侶互動最好的方式? 很多夫妻因為婚前並沒有認真的討論協調過, 因此是在不知道彼此對婚姻的想像和期待下, 進入婚姻中衝撞和摸索中…

為幫助自己婚姻幸福,現在就來訂定婚姻目標和任務吧! 或許可以這樣…
1.訂定定期面對面的約會或者一起出門旅遊
2.面對衝突時,要如何讓彼此重新開啟對話
3.生活收支財務要如何分配和運用
4.彼此在孩子教養上的角色、原則和分工
5.相處中受不了對方的事,要如何的表達和回應

試著討論和制定「婚姻任務」,每年至少一次, 並將共識寫下來放在顯眼的位置,提醒彼此共同努力, 相信你一定會越來越幸福喔!!

喜愛影音的請進 👉 愛,家就幸福了

喜愛閱讀的請進 👉 莫非有情專欄

孩子學甚麼總是興趣缺缺? 幫助孩子發展興趣 !

有個朋友在抱怨,每次他帶孩子去上鋼琴課都要大發一次脾氣, 因為同時間在不同教室上課的孩子, 都可以在老師一對一的教導下認真按著手上的琴鍵, 就只有他的孩子不停地想離開位子, 或是站起來去看鋼琴的背後,老是興趣缺缺的樣子…

也許孩子的興趣未必是父母所為他規劃的, 也未必符合父母的期待, 但是不設限孩子一定要擁有甚麼專長, 按著孩子的不同、幫助他發現興趣、探索興趣, 並且進一步的學習成為能力, 才是讓孩子的發光發熱秘訣!!

喜愛影音的請進 👉 愛,家就幸福了

喜愛閱讀的請進 👉 莫非有情專欄

超過40%孩子因廣告花錢!建議爸媽和他們聊4件事

在網路社群媒體中,有越來越多廣告、宣傳, 讓人不經意就會點選進入連結。 也越來越多的廣告,對象是鎖定在沒有經濟能力的孩子身上。 有研究發現有超過百分之四十的孩子, 會因為看到網路上的廣告,進而點選連結、花錢購買, 甚至進一步搜尋相關資料,關注、接收資訊。 廣告訊息背後,都可能帶給孩子我們無法預期的價值觀…
不妨和孩子一起討論…
1.這個訊息是真的嗎?到底哪個點讓人相信它是真的?
2.你覺得它的對話對象是針對幾歲?哪些人?
3.你覺得它真正支持和鼓勵的觀念是甚麼?
4.它這樣說有沒有可以質疑的地方?是不是還有其他方面沒說清楚的?

以上四個問題,可以幫助您和孩子一起學習分辨媒體的手法和訊息來源。

喜愛影音的請進 👉 愛,家就幸福了

喜愛閱讀的請進 👉 莫非有情專欄

總是掙扎於憂慮當中?? 3步驟趕走憂慮

我們很容易掙扎於憂慮當中… 為工作、薪水、家庭經濟、車貸房貸憂慮; 為孩子的成長表現和未來憂慮; 也為長輩的健康和自己的身體狀況憂慮。 但憂慮帶來的情緒和壓力,對人體的免疫系統和健康有極大的影響。 不讓憂慮牽引我們的情緒,控制我們的生活, 我們得要好好的學習三步驟!!

第一步-趕走憂慮–與自己對話
第二步-降低憂慮
第三步—淨化憂慮—付出行動來解套

喜愛影音的請進 👉 愛,家就幸福了

喜愛閱讀的請進 👉 莫非有情專欄

 

克服童年恐懼症

有的孩子對昆蟲充滿興趣,有的孩子,看到就會立即尖叫怕得要命;
同樣的情形,在對陌生事物上, 有的孩子會比較勇敢接受和嘗試,
有的孩子即使透過再多的鼓勵,卻還是會裹足不前。
這可能是因為每個人先天適應力不同之外,
還有可能是因為曾經有過負面的經驗,就不願意再做嘗試了。

面對孩子的恐懼,千萬別說出「這有甚麼好怕的?」
而是給予足夠的鼓勵! 鼓勵孩子嘗試陌生的事物,
可以先提前給孩子相關的資訊,讓他先做了解和認識…

喜愛影音的請進 👉 愛,家就幸福了

喜愛閱讀的請進 👉 莫非有情專欄